模具制造-有工业的地方就有模具。无论是个性化定制的金银首饰,抑或是批量生产的日常用品,都离不开模具,所以模具被誉为“工业之母”乃实至名归。从古代的青铜鼎铸造到现代的汽车生产,模具涵盖了各行业的众多生产工艺,是一门既古老而又不断与时俱进的行业。纵观模具行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纯手工制作模具,到模具的机械加工,再到如今引入了数字化设计与自动控制的模具数控加工,模具在精度、难度不断提高且生产周期不断缩短的同时,纯手工制作的工序在不断减少。随着3D打印、智能机床、高精度的三维测量设备、增强现实(AR)以及机器人等技术的日趋成熟,模具生产正朝着智能制造的方向发展。
在众多的新技术中,最早应用到模具行业的当属3D打印了。
在模具的设计、制作及维护三个主要环节中,都能找到3D打印的应用案例。在模具设计开发之前,会有一个完整的产品设计开发过程。引入3D打印辅助产品的设计开发,不但可以降低产品实样的研制费用,而且大幅缩短了开发的周期。模具的优势在于大批量的产品生产,但鉴于传统生产工艺的制约,新产品推出市场前通常得先开模具。如果市场反应良好,模具能投入到批量生产,自然皆大欢喜;倘若市场反应平平,新产品没有批量生产的意义,那么前期开发的模具都将浪费。如果用3D打印机生产出小批量新产品探索市场,可节省前期模具的开发周期及费用,即便是用3D打印代替部分配件,也可节省一笔模具开发费用。然后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对反应良好的产品进行改进后再开模生产,有的放矢的效果并非打鱼撒网所能及。模具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模具制作的精度、工艺以及使用寿命,对于结构复杂的模具,用3D打印机将CAD软件设计的模具构件打印出来,通过实际的装配进一步验证结构的合理性。
进入到模具制作的环节,3D打印应用就更广了。对于尺寸精度要求高而且结构复杂的塑料模,通常在正式开模前会先做一套试验模。与正式模相比,试验模的材料强度低、而且结构精简,只需为正式模提供实际生产数据以供验证即可。尽管如此,试验模的费用以及生产周期仍然可观。借助3D打印技术,将模腔以及抽芯等部件直接打印出来,再结合传统的模具组立方式,可大幅降低模具的生产周期以及生产成本。以3D打印代替数控加工、电火花等多种加工工艺,使模具的加工与调试以及配件尺寸的调整变得相当便捷。目前应用在工业级小批量产品打印以及3D打印试验塑料模中,Stratasys公司的Objet500 Connex3打印机配合Digital ABS材料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前面所讲述的都是塑料3D打印的应用,在正式模具的制作中,还会用到金属3D打印的工艺。在塑料模具中,冷却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工艺环节,合理的冷却系统可在确保塑料件尺寸精度高、产品变形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产品的注塑时间,以提高生产效率。传统的工艺是在模具型腔板与行位(抽芯滑块)上通过钻孔、堵孔等方式加工出一个直线框式的运水系统。此法虽然可以借助铣床、摇臂钻床等设备加工出来,但运水系统往往与产品的形状相去甚远,造成冷却不均匀,导致生产效率上不去。如__果根据产品的形状设计出运水系统,可使模具的冷却更加均匀,缩短了产品的冷却时间,提高其品质与生产效率。这种冷却结构我们称之为随形冷却系统,由于内部的运水管道弯弯曲曲,非常规方法所能加工,因此这类型腔板与行位需要用金属3D打印机直接打印出来。从2016广州国际模具展览会上了解到,国内某金属3D打印公司报价为6 000元/kg,因此,目前金属3D打印主要还是适用于精密模具的特殊零部件加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也随着高效发展。3D智能科技和VR技术的到来,将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新三维空间。作为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