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区域: | 河北 | 加入时间: | 2014.07.02 |
项目性质: | 进展阶段: | 报批立项 | |
投资金额: | 资金来源: | ||
业主/建设单位: | /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批。为保证此次审批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予以公示,索询详情请联系辛集市环境保护局环评科。公示期为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
联系人:陈建英 联系人:张扬
电话:0311-83383308 电话:0311-83383829
传真:0311-83383800 传真:0311-83383800
通讯地址:辛集市育红街6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辛集市工业路排水渠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辛集市公路管理站
编制日期: 2014年 5月 16 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资 格 证 书
(彩色原件缩印1/3)
|
项目名称: 辛集市工业路排水渠工程
评价单位: 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 (公章)
项目负责人: 史密伟
评价人员情况
|
|||||
姓 名
|
从事专业
|
职称
|
上岗证书号
|
职责
|
签名
|
史密伟
|
环境科学
|
助理研究员
|
登记证编号B12140120900
|
项目负责人
|
|
孟令尧
|
环境工程
|
研究员
|
岗证字第B12140001号
|
项目审核人
|
|
张 焱
|
环境工程
|
高级工程师
|
岗证字第B12140006号
|
参加人
|
|
|
|
|
|
|
|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
辛集市工业路排水渠工程
|
|||||||||
建设单位
|
辛集市公路管理站
|
|||||||||
法人代表
|
张召
|
联 系 人
|
|
|||||||
通讯地址
|
河北省(自治区、直辖市) 辛集 市兴华北路247号
|
|||||||||
联系电话
|
13933050566
|
传 真
|
|
邮政编码
|
|
|||||
建设地点
|
辛集市
|
|||||||||
立项审批部门
|
|
批准文号
|
|
|||||||
建设性质
|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
行业类别及代码
|
E4852 管道工程建筑
|
|||||||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在原有工业路征地范围内,不需要新征土地
|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
|||||||
总投资
(万元)
|
6811.9502
|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
24
|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
0.35%
|
|||||
评价经费
(万元)
|
|
预期投产日期
|
2014年9月
|
|||||||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辛集市雨水规划,石德铁路以北地区雨水排放以工业路明渠为主要出口,工业路两侧地区雨水顺势就近排入工业路排水渠,整个系统雨水干管沿东西主要街道设置,所有干管均以工业路明渠为出口,收水面积5388公顷。
现状工业路排水渠为梯形断面,渠底起点标高30.40米左右,纵坡很小,由于年久失修,渠底淤积严重,且路侧污水管道的工业污水也偶尔会排放至渠中,导致渠内废水滞留,严重影响了辛集市的城市形象及沿线居民的居住环境。此渠道承担着市区大部分地区的雨水排放任务。该渠道有两个出口,一个在渠道中部,建设大街北侧,向东排放汇入军齐干渠。另一个在渠道南端,沿石德铁路向东,亦汇入军齐干渠。
现有工业路排水渠已不能满足《辛集市排水工程规划(2007-2020)》的要求,为缓解沧辛过境路两侧区域内雨水的排放压力,提升辛集市城市形象、改善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对现有工业路渠道由明改暗,以完善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本项目为工业路排水渠307国道至六前渠段,属于工业路排水渠的一部分,本工程兴建,无论是从经济效益上还是从社会效益上都是极为必要的。
二、工程规模及建设内容
(1)建设规模:本项目渠道的基本走向为由北向南,位于工业路东侧,起点位于G307国道,自起点向南经北环路,后向南至六前渠,向东进入六前渠内,排水渠全线长约3804m,暗管铺设。
(2)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雨水排水管道及配套附属设施。
①渠身
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省工期,排水渠拟采用易于施工的钢波纹管铺设,经计算在远大于现有渠道断面流量并大于远期规划一半流量的情况下,波纹管直径采用5米。
②检查井
考虑到渠身日后的运行维护方便,排水渠每间隔200cm设置一处检查井,并设置踏步,以便检修、维护及清淤。
③预埋管道
本项目承担石德铁路以北城区大部分雨水排放任务,辛集市东西主要干道雨水管均以本项目为雨水出口。故此,沿线交叉主要道路设置雨水管的位置提前预留与本项目相接的雨水管出口,以便各交叉干道雨水均能顺利排放。综合考虑,道路纵向采用排水渠,在道路有横向交叉口前及路段每间隔一段位置通过设置横向排水管,排泄纵向管道汇水至该排水渠内。横向排水管管径根据规划选用,并在预埋时保证横向排水管一定的排水坡度。
④泵站
根据辛集市雨水规划,雨水线路不设泵站,全线自流。本项目渠内汇水最终排入六前渠内。
⑤被交路设计
排水渠需要开挖施工,沿线与工业路交叉的被交路需要断交施工,埋设波纹管后填土,铺设与原被交路相同的路面结构层。本项目范围内共有被交路13处。
(3)工程占地及拆迁:本工程位于原有工业路内,不需要新征土地。本工程不涉及拆迁。
(5)土石方量:本工程挖方量约196560m3,填方量约141558m3,无借方量,多余土方55002m3,可当作建筑用土出售。
(6)工程投资:本项目总投资6811.9502万元。
(7)建设工期:计划2014年上半年建成。
|
||||||||||
与本工程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无
|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各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辛集市位于冀中平原的南部,在东经115°07′~115°28´,北纬37°38´~38°08´之间,西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65km,东距衡水市45km,隶属石家庄市管辖。辛集市东与深州市为邻,南与冀州市、宁晋县交界,西与晋州市毗邻,北与深泽县、安平县接壤。
本项目渠道的基本走向为由北向南,位于工业路东侧,起点位于G307国道,自起点向南经北环路,后向南至六前渠,向东进入六前渠内。项目起点地理坐标为115º14?42.98?E,37º58?52.24?N,终点地理坐标为115º14?40.54?E,37º56?48.73?N。详见地理位置图及路线走向图。
(2)地形地貌:辛集市地处河北平原腹地,滹沱河冲积扇的山麓平原与低洼平原交界的过渡地带,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25.0~37.8m之间,自然坡地为1/4000~1/2500。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两端相差12.8m。由于黄河故道南徒和滹沱河漫流改道,形成一系列近东西向分布的古河床高地、槽行洼地、缓岗坡地等微地貌景观。项目所在区域地势平坦开阔。
(3)地表水环境:辛集市在公元前曾属黄河泛区,旧代有滹沱河、漳河、鸭儿河,但几经改道,至清末滹沱河主道北徙,古河道从境内消失,从此辛集市地表无自然河流。辛集市境域内无河流,城区排水主要通过东部的军齐排干入邵村排干渠。邵村排干渠汇入了辛集市生产及生活污水。辛集市境内具有以石津灌渠为主体的干、支、斗完整的灌溉系统,石津渠境内段长23.1km,宽40m,深5m,水源来自滹沱河岗南、黄壁庄两个水库。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石津灌渠将作为南水北调支渠。境内不同水文年配水量不同,平水年配水量为0.8亿 m3,枯水年配水量为0.68亿m3,丰水年配水量为1.0亿m3,年平均用水量0.6~0.8亿m3。除降雨地表水流和季节性石津渠道排放水外,境内没有地表自然水资源。
(4)水文地质: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处滹沱河冲积扇缘,地势平坦开阔,本区域地层为第四纪形成沉积物的巨厚沉积物,沉积厚度500~600m,各层之间呈过渡状态。全新层以冲积为主,夹湖沼相沉积的灰黄色、灰褐色亚粘土、亚砂土夹黑色淤泥质亚粘土和灰白色砂层,厚50~60m;砂层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颗粒由粗变细,层数由少变多,水质由淡水逐步过渡到微咸水——咸水;水化学类型属碳酸盐—硫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型。辛集市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纪松散层孔隙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其次是渠水及侧向补给,地下水由西北流向东南。地下水位动态随开采量、大气降水及渠水量变化而变化。根据《辛集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由于该区域浅层水水质较差,村庄及农灌用水为深层地下水,埋深150m左右。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为自西向东。
(5)气候与气象:辛集市位于华北平原中南部,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西接太行山,北近滹沱河,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雪。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气温为12.9℃,极端最低气温-26.5℃,极端最高气温42.7℃。年冬季平均气压1016.9hpa,夏季平均气压995.6hpa。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8.6mm,75%集中在夏季;春季占10%,秋季占13%,冬季只占2%。日最大降雨量280.3mm,时最大降水量92.9mm。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737.8小时,冬季日照率66%。由辛集市气象局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地主导风向为南风;由于受季风气候特征影响,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风,夏季炎热多雨盛行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2.1m/s。
|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辛集市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个县级扩权市,市政府所在地为辛集镇,辛集市域总面积951平方公里,辖有8镇7乡341个行政村。辛集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居河北省“十强”县(市)之列。辛集市工农业基础雄厚,工业方面已形成以皮革、化工、机械、建材、轻纺、食品、饲料、烟花等八大行业为龙头的综合经济体系,其中钡盐和皮革在世界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农业方面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油料、鸭梨、蜜桃、苹果、葡萄等,是全国优质棉花、小麦、瘦肉型猪生产基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8.19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4.0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8.8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为208.35亿元。
(1) 工业
辛集市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工业支撑能力实现新突破。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26亿元,实施重点收益性项目40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2个,成功引进规模项目68个,总投资101.05亿元。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1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36亿元,皮革业健康快速发展,被评为全国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五十多家制革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工艺改造。辛集市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广国家和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6个,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
(2) 农业
辛集市农业经济稳步壮大,统筹城乡发展迈出新步伐。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55.67万吨,小麦、玉米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特色生产基地发展较快,专用小麦生产基地达到25万亩,蔬菜种植基地达到16.25万亩,优新梨果生产基地达到25万亩;蛋鸡存栏1700万只,奶牛存栏2.39万头,生猪饲养量103万头;被评为全国出口鲜梨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市、全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五年完成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127个,总投资42.7亿元,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6.7%。
(3)文化教育
辛集市文化历史悠久,河北辛集中学是全国重点中学之一,每年向国家输送一千多名大学生。辛集一中是省重点中学,辛集信德中学、建华中学等民办中学异军突起。市政府为了推动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打造教育名城的战略思路,重点加快教育建设的发展。
辛集市现有各类学校213所,在校学生99942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3803人,普通中学52所,在校学生56965人,小学160所,在校学生39174人。2011年度,辛集市全部高中生毕业人数8905人,高考录取本科生6662人,专科生2148人。
(4) 医疗卫生
辛集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救济总人数13733人,辛集市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现有医院、卫生院29所,其中等级医院12所,医生1144人,技术人员1812人,注册护士、护师356人,床位数1495张;乡村卫生诊所718所,乡村医生1159人。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无文物保护单位及名胜古迹等环境敏感点。
|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本工程位于辛集市城区北部,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声环境2类功能区。
(1)环境空气:经现场踏勘,沿线区域以耕地为主,线路北段两侧分布有小型工业企业,无大型工矿企业,根据辛集市常规大气监测数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标准要求。
(2)声环境:经现场踏勘,项目沿线以交通噪声为主,无其他较大噪声源。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4a标准要求。
(3)地表水环境:项目区涉及地表水主要是石津灌渠。石津灌渠为南水北调支渠,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目前,石津灌渠一般干涸无水,只在灌溉或汛期上游水库放水时有水。
|
||||||||||||||||||||||||||||||||||||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经现场踏勘,项目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主要包括村庄、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项目区内的石津灌渠为南水北调支渠,为Ⅱ类水体,渠道两侧50m为一级保护区,渠道两侧500m为二级保护区。本项目线路走向与石津灌渠呈垂向关系,工程起点距离灌渠边界42m,位于一级保护区内,一级保护区内管线长约8m,二级保护区内管线长500m,其他工程段均位于保护区外。
本工程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施工期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地表水环境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营运期环境空气达到二类功能区标准,声环境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工业路红线两侧30m范围内达到4a类标准要求;地下水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地表水环境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
本工程主要环境保护对象及保护目标详见表1。
表1 工程环境保护对象及保护目标一览表
|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
1、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2、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
3、地表水(石津灌渠)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
4、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工业路红线两侧30m范围内执行4a类标准。
表2 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
|
||||||||||||||||||||||||
污染物排放标准
|
1、废气:施工期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表3 施工期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
表4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
||||||||||||||||||||||||
总量控制指标
|
根据该项目工程特点和排污情况,该项目不涉及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因子,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值为SO20t/a、NOx0t/a 、COD 0t/a、氨氮0t/a。
|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沟槽开挖、渠道清理→ 管道安装→ 检查→ 沟槽回填→ 恢复地面→ 投入使用
排水管道均为沿道路布设。管道分段施工敷设安装对接,检查试验合格方可回填;管沟回填应分层回填、夯实,开挖收集的表层土用于回填后的恢复表层覆土。
|
主要污染工序:
本工程位于辛集市城区北部,距离村庄和城区较近,施工期施工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城区或村庄住宿和用餐,不设置施工生活区。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有施工期扬尘、机械噪声、固体废物及生活污水。
(1)扬尘:主要来源于对地面的开挖、弃土和工程材料的堆放、车辆运输等施工环节,扬尘产生量与施工现场条件、施工作业方式、天气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
工程施工现场应分类堆放建筑材料并设置标牌;水泥、石灰粉等建筑材料存放在库房内或者严密遮盖;沙、石等散体材料须覆盖;场内装卸、搬倒物料应遮盖、封闭或洒水,不得凌空抛掷、抛撒;土方应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施工现场采用高度不低于1.8m的彩色钢板围挡;特殊情况不能围挡的应当设立隔离栏;不能中断交通的须设置便民通道,便民通道应整洁硬化;合理分段作业,定时洒水,出入口进行硬化处理,开挖的土方及时覆盖。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预报或市政府发布空气质量预警时,不得进行土方及拆除作业。
运输砂石、土方、垃圾、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使用封闭货箱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封盖严密,按照规定路线和时间行驶,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因物料遗撒或泄漏而产生扬尘;施工过程中定期洒水降尘;及时清运道路积土、垃圾。
(2)废气:施工机械中挖掘机、推土机及运输车辆等以柴油为燃料,排放的废气污染物主要为CO、NOx,属于流动污染源。要求施工机械燃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柴油清洁燃料,并加强对施工机械进行维修保养,如常添加润滑剂、定期大修等;同时每处工地施工时间不会很长,故不会对当地环境空气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3)噪声:管网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以及各种运输车辆,噪声源强在85~95dB(A),主要为机械运转动力性噪声,采用不低于1.8m高的彩色钢板围挡,可降低噪声影响。本项目中午(12:00~14:00)及夜间(22:00~次日6:00)不施工,施工时间仅在除中午(12:00~14:00)以外的昼间。
(4)固体废物: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弃土,可作为建筑用土出售;原有渠道渠底清理产生的底泥及渠道拆除整修产生的建筑垃圾送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定点堆放或利用城区内现有垃圾箱收集,由环卫部门及时统一清运。因此,本工程无固废排放。
(5)生活污水:工程施工时,施工期内工人的食宿将安排在附近村庄或城区,在此期间使用城区内现有公共厕所,不新建厕所;洗漱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COD等,且浓度较低,可就地泼洒抑尘。
(6)生态环境:施工过程中对原有地表的挖、填等活动对地表造成一定的破坏,工程施工区域主要位于原有排水渠范围内,只在与路相交处存在地表开挖活动,工程量较小,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一般不会造成明显水土流失。
(7)对交通的影响:管线敷设工程位于原有排水渠内,施工活动可能会少量占用相邻道路,但占用面积较小,且工期较短,因此不会对附近居民的出行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8)对石津灌渠的影响:本工程部分位于石津灌渠水源保护区内,施工作业可能会对石津灌渠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本工程位于 307国道以南,与石津灌渠之间有307国道相隔,与石津灌渠垂直,且路线走向为由北向南,使石津灌渠位于雨水排向的上游,因此本排水渠不会对石津灌渠产生影响。另外,本项目利用原有排水渠进行改建,施工量较小,因此施工过程也不会对石津灌渠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为了进一步减少对石津灌渠水源保护区的影响,本次环评要求距石津灌渠500m范围内不得设置施工料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工程,不得进行污染灌渠水质的施工活动。通过采取严格的控制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不会对石津灌渠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9)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原排水渠年久失修,渠底渠壁防渗效果较差。本次工程是对原有排水渠进行改造,由明渠改为波纹管暗渠,可有效提高防渗效果。另外由于本工程为雨水管网工程,汇流的雨水水质较为简单,通过采取有效的排水管接口的防渗漏措施,可减轻汇流的雨水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因此本工程对区域地下水影响较小。
本工程不涉及对历史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敏感目标的影响。
运营期:由于本工程为排水管网工程,运营后均在地下作业,且排水流向由北向南,工程全线位于石津灌渠的下游,在排水管各接口做好防渗漏措施的前提下,基本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
排放源
(编号)
|
污染物名称
|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单位)
|
大
气
污
染
物
|
施工扬尘
|
TSP
|
轻微
|
-
|
机械车辆尾气
|
CO
NOx
|
|||
水
污
染
物
|
洗漱废水
|
SS
COD
|
200mg/l
150mg/l
|
0
0
|
固
体
废
物
|
施工弃土
|
弃土
|
0.7万m3
|
0
|
噪
声
|
主要噪声源为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以及各种运输车辆,噪声源强在85~95dB(A)。
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场地设置不低于1.8m的彩色钢板围挡;远离村庄布置固定位置的高噪声施工设备;距离村庄敏感点较近时需加快施工进度,中午12∶00~14∶00期间和中、高考期间,禁止使用产生噪声的施工作业;本工程夜间不施工,对环境影响较小。
|
|||
其他
|
无
|
|||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本工程施工作业主要在原排水渠范围内进行,只在与路相交处存在地表开挖活动,工程量较小,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一般不会造成明显水土流失。同时通过合理安排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可有效预防水土流失影响,且随着施工期结束,水土流失现象将得到控制。
本工程对石津灌渠水源保护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主要是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废水、固废等对灌渠水质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保护区范围内的施工作业对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本工程位于石津灌渠下游区域,且利用原有排水渠进行改建,工程量较小,另外要求距石津灌渠500m范围内不得设置施工料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工程,不得进行污染灌渠水质的施工活动。通过采取严格的控制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不会对石津灌渠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本次工程是对原有排水渠进行改造,由明渠改为波纹管暗渠,可有效提高防渗效果。另外由于本工程为雨水管网工程,汇流的雨水水质较为简单,通过采取有效的排水管接口的防渗漏措施,可减轻汇流的雨水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工程建设对区域地下水影响较小。
|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扬尘:主要控制措施有围挡、加盖蓬布及洒水,围挡(不低于1.8m高彩色钢板围挡)和加盖蓬布起直接阻拦扬尘飞扬的作用;配备一定数量洒水车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堆土及时加盖蓬布或密网,可降低施工场地扬尘的起尘量。另外,运输车辆挟带是造成道路扬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运输车辆出场应对其车轮进行冲洗,减少扬尘的污染。管线安装完成后应及时回填绿化或硬化。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预报或市政府发布空气质量预警时,不得进行土方作业。
2.施工噪声:噪声的防治主要是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距离防护、使用低噪声机械、设备等措施来实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本工程中午(12:00~14:00)及夜间(22:00~次日6:00)不施工,且中、高考期间严禁施工;施工区要设置不低于1.8m的硬质围档;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其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高噪声设备尽量布置在离敏感点较远的地方;施工场所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村庄、居民区、学校等),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可避免对周围居民的噪声影响。
3.固体废物: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弃土,无危险性固废。弃土可作为建筑用土出售。原有渠道渠底清理产生的底泥及渠道拆除整修产生的建筑垃圾送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不得随地丢弃,应定点堆放,或利用城区内现有垃圾箱收集,由当地环卫部门及时统一清运。
4.生活污水:临时生活区依托附件村庄或城区设置,利用城区内现有公共厕所,不新建厕所,生活污水产生量小,主要是洗漱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COD等,且浓度较低,可就地泼洒洒水抑尘。
5.施工废气:施工机械燃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燃料,不得排放黑烟。
6.生态影响:施工过程中对原有地表的挖、填等活动对地表造成一定的破坏,工程施工区域主要位于原有排水渠范围内,只在与路相交处存在地表开挖活动,工程量较小,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一般不会造成明显水土流失。通过合理安排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影响,且随着施工期结束,水土流失现象将得到控制。
7.对石津灌渠水源保护区影响:本工程对石津灌渠水源保护区的影响主要是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废水、固废等对灌渠水质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保护区范围内的施工作业对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由于本工程位于 307国道以南,与石津灌渠之间有307国道相隔,与石津灌渠垂直,且路线走向为由北向南,使石津灌渠位于雨水排向的上游,因此本排水渠不会对石津灌渠产生影响。另外,本项目利用原有排水渠进行改建,施工量较小,因此施工过程也不会对石津灌渠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为了进一步减少对石津灌渠水源保护区的影响,本次环评要求距石津灌渠 500m范围内不得设置施工料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工程,不得进行污染灌渠水质的施工活动。通过采取严格的控制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不会对石津灌渠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8.对交通的影响:管线敷设工程位于原有排水渠内,施工活动可能会少量占用相邻道路,但占用面积较小,且工期较短,因此不会对附近居民的出行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9.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原排水渠年久失修,渠底渠壁防渗效果较差。本次工程是对原有排水渠进行改造,由明渠改为波纹管暗渠,可有效提高防渗效果。另外由于本工程为雨水管网工程,汇流的雨水水质较为简单,通过采取有效的排水管接口的防渗漏措施,可减轻汇流的雨水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因此本工程对区域地下水影响较小。
总之,本项目为排水管网建设,施工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均为短期影响,项目建成后影响即行消除。施工期在采用上述措施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管网建设完成后,在排水管各接口做好防渗漏措施的前提下,营运期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
排放源
(编号)
|
污染物名称
|
防治措施
|
预期治理效果
|
大
气
污
染
物
|
施工场地
|
TSP
|
加强施工管理
施工现场定期洒水
运输车辆加盖蓬布
临时堆土采用篷布遮盖
大风天气停止土方作业
|
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机械车辆尾气
|
CO
NOx
|
燃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燃料
|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
|
水
污
染
物
|
洗漱废水
|
SS
COD
|
泼洒洒水抑尘
|
合理处置
|
收集雨水
|
SS
COD
石油类
|
排水管做好防渗措施,接口处做好防渗漏措施
|
防止雨水渗漏
|
|
固
体
废
物
|
施工弃土
|
弃土
|
作为建筑用土出售
|
妥善处置
|
施工人员
|
生活垃圾
|
定点堆放或利用现有垃圾箱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
||
排水渠拆除及清理
|
建筑垃圾
|
送建筑垃圾填埋场
|
||
噪 声
|
主要噪声源为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以及各种运输车辆,噪声源强在85~95dB(A)。
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场地设置不低于1.8m的彩色钢板围挡;远离村庄布置固定位置的高噪声施工设备;距离村庄敏感点较近时需加快施工进度,中午12∶00~14∶00期间和中、高考期间,禁止使用产生噪声的施工作业;本工程夜间不施工,对环境影响较小。
|
|||
其 他
|
无
|
|||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本工程施工作业主要在原排水渠范围内进行,只在与路相交处存在地表开挖活动,工程量较小,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一般不会造成明显水土流失。同时通过合理安排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可有效预防水土流失影响,且随着施工期结束,水土流失现象将得到控制。
本工程对石津灌渠水源保护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主要是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废水、固废等对灌渠水质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保护区范围内的施工作业对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本工程位于石津灌渠下游区域,且利用原有排水渠进行改建,工程量较小,另外要求距石津灌渠500m范围内不得设置施工料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工程,不得进行污染灌渠水质的施工活动。通过采取严格的控制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不会对石津灌渠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本次工程是对原有排水渠进行改造,由明渠改为波纹管暗渠,可有效提高防渗效果。另外由于本工程为雨水管网工程,汇流的雨水水质较为简单,通过采取有效的排水管接口的防渗漏措施,可减轻汇流的雨水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工程建设对区域地下水影响较小。
|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建设项目情况
(1)本项目是辛集市工业路排水渠工程,建设单位为辛集市公路管理站。现有工业路排水渠已不能满足《辛集市排水工程规划(2007-2020)》的要求,为缓解沧辛过境路两侧区域内雨水的排放压力,提升辛集市城市形象、改善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对现有工业路渠道由明改暗,以完善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本项目为工业路排水渠307国道至六前渠段,属于工业路排水渠的一部分,本工程兴建,无论是从经济效益上还是从社会效益上都是极为必要的。
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本工程为城市配套管网工程,列入鼓励类“二十二、城市基础设施 9、城镇供排水管网工程、供水水源及净水厂工程”,属于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渠道的基本走向为由北向南,位于工业路东侧,起点位于G307国道,自起点向南经北环路,后向南至六前渠,向东进入六前渠内,排水渠全线长约3804m,暗管铺设。
(4)投资及占地:本项目总投资6811.9502万元。本工程排水管线全部位于现有工业路内,不需新增征地。本工程不涉及拆迁。
(5)建设进度:计划2014年9月建成。
2、选线可行性
本工程是排水管网工程,线路利用原工业路排水渠由明改暗,线路走向与石津灌渠呈垂向关系,排水走向为由北向南,位于石津灌渠下游,工程起点距离灌渠边界42m,位于一级保护区内,一级保护区内管线长约8m,二级保护区内管线长500m,其他工程段均位于保护区外。由于本工程全部利用原工业路排水渠进行改造建设,建成后排水渠由原来年久失修的明渠改为波纹管暗渠,可有效改善排水能力,防止雨污水在渠内滞留对石津灌渠水源保护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该工程建设对保护石津灌渠是有利的,项目选线可行。
3、环境质量现状和区域主要环境问题
本工程位于辛集市城区北部,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声环境2类功能区。经现场踏勘,沿线区域以耕地为主,线路北段两侧分布有小型工业企业,无大型工矿企业,根据辛集市常规大气监测数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标准要求。项目沿线以交通噪声为主,无其他较大噪声源,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4a类标准要求。项目区涉及地表水主要是石津灌渠。石津灌渠为南水北调支渠,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石津灌渠一般干涸无水,只在灌溉或汛期上游水库放水时有水。
4、施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有施工期机械噪声、扬尘、固体废物、生活污水、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对石津灌渠和区域地下水的影响等。
(1)施工扬尘:主要控制措施有围挡、加盖蓬布及洒水,围挡(不低于1.8m高彩色钢板围挡)和加盖蓬布起直接阻拦扬尘飞扬的作用;配备一定数量洒水车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堆土及时加盖蓬布或密网,可降低施工场地扬尘的起尘量。另外,运输车辆挟带是造成道路扬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运输车辆出场应对其车轮进行冲洗,减少扬尘的污染。管线安装完成后应及时回填绿化或硬化。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预报或市政府发布空气质量预警时,不得进行土方及拆除作业。
(2)施工噪声:噪声的防治主要是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距离防护、使用低噪声机械、设备等措施来实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本工程中午(12:00~14:00)及夜间(22:00~次日6:00)不施工,且中、高考期间严禁施工;施工区要设置不低于1.8m的硬质围档;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其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高噪声设备尽量布置在离敏感点较远的地方;施工场所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村庄、居民区、学校等),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可避免对周围居民的噪声影响。
(3)固体废物: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弃土,无危险性固废。弃土可作为建筑用土出售。原有渠道渠底清理产生的底泥及渠道拆除整修产生的建筑垃圾送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不得随地丢弃,应定点堆放,或利用城区内现有垃圾箱收集,由当地环卫部门及时统一清运。
(4)生活污水:临时生活区依托附件村庄或城区设置,利用城区内现有公共厕所,不新建厕所,生活污水产生量小,主要是洗漱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COD等,且浓度较低,可就地泼洒洒水抑尘。
(5)施工废气:施工机械燃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燃料,不得排放黑烟。
(6)生态影响:施工过程中对原有地表的挖、填等活动对地表造成一定的破坏,工程施工区域主要位于原有排水渠范围内,只在与路相交处存在地表开挖活动,工程量较小,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一般不会造成明显水土流失。通过合理安排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影响,且随着施工期结束,水土流失现象将得到控制。
(7)对石津灌渠水源保护区影响:本工程对石津灌渠水源保护区的影响主要是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废水、固废等对灌渠水质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保护区范围内的施工作业对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本工程位于 307国道以南,与石津灌渠之间有307国道相隔,与石津灌渠垂直,且路线走向为由北向南,使石津灌渠位于雨水排向的上游,因此本排水渠不会对石津灌渠产生影响。另外,本项目利用原有排水渠进行改建,施工量较小,因此施工过程也不会对石津灌渠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为了进一步减少对石津灌渠水源保护区的影响,本次环评要求距石津灌渠 500m范围内不得设置施工料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工程,不得进行污染灌渠水质的施工活动。通过采取严格的控制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不会对石津灌渠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8)对交通的影响:管线敷设工程位于原有排水渠内,施工活动可能会少量占用相邻道路,但占用面积较小,且工期较短,因此不会对附近居民的出行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9)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原排水渠年久失修,渠底渠壁防渗效果较差。本次工程是对原有排水渠进行改造,由明渠改为波纹管暗渠,可有效提高防渗效果。另外由于本工程为雨水管网工程,汇流的雨水水质较为简单,通过采取有效的排水管接口的防渗漏措施,可减轻汇流的雨水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因此本工程对区域地下水影响较小。
总之,本项目为排水管网建设,施工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均为短期影响,项目建成后影响即行消除。施工期在采用上述措施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5、营运期环境影响
由于本工程为排水管网工程,运营后均在地下作业,在排水管各接口做好防渗漏措施的前提下,基本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6、总量控制结论
根据该项目工程特点和排污情况,该项目不涉及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因子。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值为SO20t/a、NOx0t/a 、COD 0t/a、氨氮0t/a。
7、拟建工程可行性结论
该工程为排水管网工程建设,属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施工区域位于原排水渠内,不新征土地。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营运期对环境无明显不利影响;施工期较短,在确保污染治理措施付诸实施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从环境保护角度评价,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8、“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本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一览表见表5。
表5 本项目环保措施“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二、建议
(1)加强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和监理,保证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切实落实,降低施工扬尘、施工噪声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建设单位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管理,必须减轻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好生态环境。
|
预审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
|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
|
审批意见:
公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