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三村灌区田间配套信息化工程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三村灌区田间配套信息化工程第1次澄清公告-正常公告
2020-09-12 12:50:54 安装信息网 加入收藏
所属区域:  黑龙江-齐齐哈尔-龙江县 招标业主/代理:  同江市三村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办公室/黑龙江东誉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加入时间:  2020.09.11 截止时间:  

摘要:本公告受同江市三村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办公室委托发布,发布日期:2020-09-12,公告主要内容为:齐齐哈尔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三村灌区田间配套信息化工程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三村灌区田间配套信息化工程第1次澄清公告-正常公告,所属区域:黑龙江-齐齐哈尔-龙江县,所属行业分类:工程,招标代理:黑龙江东誉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采购业主:同江市三村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办公室,招标编号:DYZB-JGG-2020057,公告类型:变更公告。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三村灌区田间配套信息化工程 澄清公告 致各投标单位: 项目名称: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三村灌区田间配套信息化工程 项目编号:DYZB-JGG-2020057 澄清内容: 1、本项目招标文件“第二章、投标人须知-投标人须知前附表10.8中缺陷责任期(工程质量保修期)1年现澄清为3年”; 2、本项目招标文件“第三章、评标办法2.2.4(3)中通讯规约开发方案在现有评分内容之后,增加一段说明,注:严寒地区以附件1《全国冬季施工气温区划分表》中冬四、冬五、冬六区域界定的范围为准。” 3、本项目招标文件“第三章、评标办法2.2.4(3)中运维服务方案在现有评分内容之后,增加一段说明,注:严寒地区以附件1《全国冬季施工气温区划分表》中冬四、冬五、冬六区域界定的范围为准。” 4、本项目招标文件“第七章、技术标准和要求(合同技术条款)澄清后内容详见附件2”。 本澄清文件内容如与招标文件内容不一致的,以本澄清文件为准,本澄清文件作为招标文件的补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特此澄清! 招标投标行政监督与受理投诉单位:同江市水务局 联系人:孙先生 电话:0454-2928794 招标人:同江市三村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办公室 地 址:同江市友谊路6号 联系人:时先生? 电 话:0454-2928794 招标代理机构:黑龙江东誉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西路2986号 联系人:张女士 电?话:0451-82322152、82346678转8007 邮?箱:dongyuzhaobiao@163.com 附件1 附件2 一、项目概述 1.灌区概况 1)地理位置 三村灌区位于黑龙江中游右岸,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东北部同江市境内,为黑龙江堤防、莲花河左侧堤防所辖的区域、行政上隶属于同江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32°30′47″~132°44′52″,北纬47°37′22″~47°54′44″。灌区北以黑龙江堤防为界,南接同秀公路,东至莲花河回水堤及莲花河堤防,西临松花江堤防;灌区批复总控制面积为32.79万亩,设计水田灌溉面积18.44万亩。 本灌区为低平辽阔的沉积低平原,为黑、松两江汇流的三角地带。地势低平,但微地形较复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高程50~56m,坡降1/8000~1/10000之间,总体上看地形平坦,构成了本区平原地貌的主体轮廓。 三村灌区行政区包括三村、同江、街津口、向阳等乡镇,21个行政村,其中三村镇10个村、同江镇5个村、街津口乡4个村、向阳乡2个村,共计3330户,总人口12300人,农业劳力6930人。 2)水文气象 三村灌区所在流域属黑龙江水系,主要相关河流包括黑龙江、青龙莲花河。黑龙江属边境河流,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境界河。黑龙江流域总面积185.5万km2黑龙江有两个源头:北源为石勒喀河,发源于俄方境内;南源为额尔古纳河,发源于大兴安岭,流经中俄蒙三国边境地区,称为黑龙江的正源(上游为中国境内的海拉尔河)。两河汇合后称为黑龙江,由汇合口至入海口黑龙江全长2821km,我国境内1887km。根据其地形地貌及流域特性将干流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游段从两河汇合口至泽雅河口(黑河市、布拉戈维申斯克),长905km;中游段从泽雅河口至乌苏里江汇合口(哈巴罗夫斯克),长982km;下游从乌苏里江汇合口至海口(鄂霍茨克海鞑靼海峡),长943km。上游及中游为中俄两国的界河。界河段总长为1887km。 莲花河发源于富锦市北部沼泽地,从西南流向东北,经八屯闸在街津口汇入黑龙江,全长121.68km,流域面积1842km2,是黑龙江、松花江滩地上的平原沼泽性河流,河道比降1/7000~1/10000,河道弯曲,中、上游段没有明显河床,滩地宽阔,杂草丛生,多飘筏塔头,前卫乡以下有明显河槽,一般宽度60m~70m,水深0.5m~1.0m,平槽泄量10m3/s~20m3/s。 青龙河发源于张仰山下彭家林子一带沼泽地中,由东南流向西北,于青龙山汇入莲花河,总长61.6km,流域面积983km2。青龙河较为顺直,属沼泽性河流,仅下游15km有明显河槽,河道宽度15m~20m,水深1.0m左右,平槽泄量10m3/s左右。 灌区所在流域属中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短暂、常有早霜,冬季漫长,严寒多雪。灌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600mm左右。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农作物幼苗期4月~6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26.8%~28%,7月~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7.8%~60%,连续最大四个月(6月~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8%~72.5%。灌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670.7mm,受气温、风、湿度等因素影响,5月蒸发量最大为108.7mm,6月次之为105.8mm,历年平均5~6月份蒸发量占全年32%,冬季蒸发量最小。11月~3月占全年14.1%。年平均气温2.2℃,全年有5个月气温在0℃以下。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20.5℃;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1.3℃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6.6℃,极端最低气温-39.4℃;全年≥0℃有效积温2897.5℃,全年≥10℃的有效积温多年平均为2407.9℃。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可达2381.5h以上,作物生长季节日照时数达870h,日照率50%~59%。灌区范围夏季风向以西南风和南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4.6m/s,5月~8月平均风速3.6m/s~4.9m/s,年最大风速28m/s,风向西风。区域内无霜期为134d。 2.建设目标 从提高灌区管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两个基本点出发,结合三村灌区自身特点,通过骨干工程、田间、示范区的信息化建设,实现骨干工程与田间配套工程相统一,信息化建设与灌区运营管理相统一,灌区信息化平台与省平台相统一;实现灌区的一体化管理,打造覆盖点、线、面的灌区自动化管控体系,初步建成“采集自动化、运行控制可视化、传输网络化、应用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的信息化灌区工程。 本项目作为田间配套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具体目标如下: 1、结合灌区灌排分离的设计特点,对取/用/退/排水关键点采用灌、排计量技术,在示范区内选一个典型片区实现灌排用水精确计量和远程控制,实现水资源总量控制,服务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试点工作,积累灌区自动化供水管控经验。 2、本项目重点建设灌区调度管理中心,为灌区信息化工程提供运维保障、决策支持、科学研究等业务支撑和职能完善,为灌区农业发展提供水利科技支撑,探索信息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3、灌区将打造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示范区,示范区中既要有先进技术的示范,也要有常规性业务的示范,围绕业务和管理做多层次的对比,考虑如何进行技术推广,对不同的工程技术、设备性能、管理方式、技术水平等方面分别进行示范和试验,通过实践检验不同示范区达到的效果,从而确定示范技术的适用性和推广的可行性。 二、总体要求 1.田间配套工程 三村灌区信息化工程硬件集成部分的建设任务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为:①自动采集工程、②通信传输系统、③硬件环境建设。 1.1.自动采集系统 1)闸门远程自动化控制改造(52处,52座闸门) 对操作频繁的重点闸门进行改造,实现闸前水位,闸后水位、闸位的自动采集,以及闸门的远程控制。 点位布置:对52处闸(52个闸门)进行改造,全部采用太阳能闸门控制站。其中,位于支渠的闸共8处,8个闸门;位于斗渠的闸共44处,44个闸门。 2)雷达流量监测站(9处) 在流量较大的支渠分水口安装雷达流量监测站,对渠道过水流量进行监测,一共设置9处雷达流量监测站。 点位布置:在独立二支分水闸、丰乐分水闸1、独立支渠3分水闸、永胜分水闸2、东升分水闸1、东升分水闸2、东升分水闸3,分别建设1处雷达流量监测站;在丰乐分水闸2,建设2处雷达流量监测站,用于测量过水流量。 三村灌区田间配套信息化站点布置示意图 1.2.通信传输系统 1)专线 租用一条100M专线,满足建设的监测站点的通信需求。 2)无线通信 采用专网4G方式进行通信。 3)省级管理平台连接 利用租用专线,通过VPN方式接入省级管理平台。 1.3.硬件环境建设 设备部署在同江市水务局机房,进行软件统一部署,主要包括:服务器、计算机、网络设备、综合布线等。 2.示范区工程 2.1.自动采集系统 1)闸门远程自动化控制改造(25处) 对示范区操作频繁的重点闸门进行改造,实现闸前水位,闸后水位、闸位的自动采集,以及闸门的远程控制。 点位布置:对25处闸(25个闸门)进行改造,全部采用太阳能供电。其中,采用测控一体化智能闸共11处,11个闸门;采用农口单控闸共14处,14个闸门。 2)小型农用气象站(1处) 在示范区设置1处小型农用气象站,获取示范区的气象数据。 3)灌溉中央控制站(网关)(1处) 在示范内设计智能灌溉中央控制站1处,实现对45处格田口智能控制阀的集中控制。 4)格田口智能控制阀(45处) 在示范区内出水口布设格田口智能控制阀,本次设计布设45处。实现示范区内管网出水口的远程自动控制和计量。 三村灌区示范区信息化站点布置示意图 2.2.通信传输系统 采用公网4G方式进行无线通信。 3.监测井工程 3.1.监测井工程建设 为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根据《黑龙江省地下水监测站网规划》,优先实施三江平原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依据现有监测井布置情况及密度,本次三江平原三村灌区共布置监测井2眼: 1)井深:监测站必须凿至目标含水层(组)内一定的深度,本次设计井深为45m; 2)管材选择:本次考虑井管下部的承压能力和施工条件,选用钢管,管径选用168mm; 3)辅助设施设计:井口保护设施、水准点、标识牌。 3.2.地下水信息化建设 各监测站采用压力式水位计,采用支持一站双发的RTU,在RTU中设置多个数据中心地址,实现站点数据的共享。 三、建设需求一览表 1.建设需求总表 田间信息化工程建设内容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总价(元) — 田间配套信息采集工程     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处 52 2 雷达流量监测站 处 9 二 通信传输系统     1 4G数据通讯费 个 61 2 专网租赁 条 1 三 硬件环境建设     1 网络系统设备 项 1 2 计算机 项 1 3 服务器设备 项 1 四 合计     示范区信息化工程建设内容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总价(元) — 示范区信息采集工程     1 测控一体化智能闸 处 11 2 农口单控闸门 处 14 3 智能灌溉中央控制站 处 1 4 小型农用气象站 套 1 5 格田口智能控制阀 处 45 二 通信传输系统     1 4G数据通讯费 个 27 三 合计     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内容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数量 总价(元) 1 建筑工程 项 1   2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项 1   2.建设需求分项表 2.1.田间配套工程信息采集系统 序号 站点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总价(元) 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52 1.1 太阳能闸门智能控制器 套 52 1.2 水位计 个 104 1.3 闸位计 个 52 1.4 启闭系统 个 52 1.5 网络高清摄像机(枪机) 台 52 1.6 闸门控制箱 个 52 1.7 太阳能板 套 52 1.8 太阳能控制器 个 52 1.9 蓄电池 组 52 1.10 水尺 支 104 1.11 安装辅材 项 52 2 雷达明渠流量监测站   9 2.1 数据采集终端(RTU) 台 9 2.2 4G通讯模块 台 9 2.3 雷达流量计 台 9 2.4 网络高清摄像机(球机) 台 6 2.5 太阳能板(100W) 个 9 2.6 太阳能控制器 组 9 2.7 蓄电池(100AH) 套 3 2.8 蓄电池(200AH) 套 6 2.9 设备箱 套 9 2.10 监测站支架 项 9 2.11 监测站基础 项 9 2.12 防雷接地 项 9 2.13 安装辅材 项 9 2.2.田间配套工程通信传输系统 序号 站点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总价(元) 一 4G数据通讯费 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处 52 2 雷达流量监测站 处 3 3 雷达流量监测站(带球机) 处 6 二 宽带费用 1 调度中心专线 条 1 2.3.田间配套工程硬件环境建设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总价(元) 1 网络系统设备 1.1 交换机 台 1 1.2 路由器 台 1 1.3 网络防火墙 台 1 1.4 网闸 台 1 1.5 门禁 套 1 1.6 视频监控 套 1 1.7 综合布线 项 1 2 计算机 2.1 台式电脑 台 4 2.2 笔记本电脑 台 2 2.3 打印机 台 1 2.4 综合布线 项 1 2.5 机柜 个 1 3 服务器设备 3.1 数据服务器 台 2 3.2 操作系统 套 2 2.4.示范区信息采集系统 序号 站点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总价(元) 1 测控一体化智能闸   11 1.1 一体化智能闸 台 11 1.2 水位计 套 11 1.3 明渠二维智能流量计(600) 套 11 1.4 太阳能板(100W) 套 11 1.5 太阳能控制器 个 11 1.6 蓄电池(100AH) 组 11 1.7 安装辅材 套 11 2 农口单控闸门   14 2.1 一体化小型智能闸门 台 14 2.2 水位计 套 14 2.3 安装辅材 套 14 3 智能灌溉中央控制站   1 3.1 一体式智能网关 套 1 2.2 安装辅材 套 1 4 小型农用气象站   1 4.1 一体化智能采集器 套 1 4.2 空气温湿度传感器 套 1 4.3 风速传感器 套 1 4.4 风向传感器 套 1 4.5 太阳总辐射传感器 套 1 4.6 雨量传感器 套 1 4.7 大气压强传感器 套 1 4.8 防护围栏 套 1 4.9 安装辅材 套 1 5 格田口智能控制阀 45 5.1 一体化无线智能灌溉阀 套 45 5.2 安装辅材 套 45 2.5.示范区通信传输系统 序号 站点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总价(元) 一 4G数据通讯费   1 测控一体化智能闸 处 11 2 农口单控闸门 处 14 3 智能灌溉中央控制站 处 1 4 小型农用气象站 套 1 2.6.地下水监测建筑工程投资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总价(元)   第一部分:建筑工程     一 水准点及标志牌     (一) 水准点 个 2   基础设施基础测量 点桩标牌 基 2   人工挖倒柱坑土方(Ⅲ类土) m3 48.8   土方回填 机械夯实 m3 47.92   垫层砼 m3 0.26   基座砼 m3 0.16   水准点底盘 m3 0.2   普通钢模板 m2 3.78   砼板 m3 0.02   水准点标志及保护筒 个 2   钢管长2900mm^ 水泥砂浆 M10 42.5级 根 2   防水层 青麻沥青 m2 1.1   水准点(校核和基本) 个 2   水准点引测 km 15   指示桩 个 2 (二) 监测站标志牌 块 2   监测站标志牌 块 2 二 地下水监测井     (一) 井口保护设施 个 2   测验河段基础设施基础测量 点桩标牌 基 2   人工挖倒柱坑土方人力挑(抬)运输(Ⅲ类土) m3 19.14   土方回填 机械夯实 m3 18.4   基座砼 m3 0.76   普通钢模板 m2 15.72   钢筋制作与安装 t 0.08   圆柱保护筒及预埋件 个 2 (二) 凿井及成井 开孔直径400mm 钢管φ168 mm 眼 2   打井 松散地层 m 90   井管安装 m 30   滤水管安装 m 60   井填封—透水层 m 60   井填封—非透水层 m 30   洗井 m 60   抽水试验 项 1 (三) 岩土取样化验       土样 (取样) 个 3   砂样 (取样) 个 12   土样(颗分) 个 3   砂样(颗分) 个 12 (四) 测井 m 90 三 水质监测 站 2 2.7.地下水监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总价(元) 第二部分: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一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 一体化压力水位计 个 2 锂电池 块 2 传感器线缆 米 120 SIM卡 个 2 辅材 项 2 地下水位监测软件 套 1 二 巡测设备 (一) 巡测设备 水位测尺校准钢尺 根 1 悬锤式水位计 台 2 地下水水温计 个 2 地下水击式采样器 个 2 地下水采样器(贝勒管) 个 2 地下水专业取样瓶 个 50 小计 综合运杂费用 (5.94%) 三 测井维护设备 小型空气压缩机 套 1 移动式汽油发电机组 台 1 小计 综合运杂费用 (5.94%) 四、技术性能指标要求 (一)自动采集工程 1.闸门测控系统 1.1.站点布设 1.1.1田间配套工程 对三村灌区中操作频繁的重点闸门进行改造,实现闸前水位,闸后水位、闸位的自动采集,以及闸门的远程控制。 共布置站点52处,对52个闸门进行改造,全部采用太阳能供电。其中,位于支渠的闸共8处,8个闸门;位于斗渠的闸共44处,44个闸门。具体布设位置见下表: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汇总表 序号 所在渠道名称 站类 监测内容 数量 一 独立支渠2(独二支) 新发斗门7 独立支渠2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头村斗门-15 独立支渠2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二 丰乐支渠1 丰乐分水闸1 总干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丰乐斗门1 丰乐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三 新发支渠-1 新发斗门1 新发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新发斗门2 新发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新发斗门3 新发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新发斗门4 新发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新发斗门5 新发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四 独立支渠3 独立支渠3分水闸 总干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丰乐斗门5 独立支渠3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丰乐斗门6 独立支渠3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丰乐斗门7 独立支渠3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丰乐斗门16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丰乐斗门8 独立斗渠3-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丰乐斗门9 独立斗渠3-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五 丰乐支渠-2 丰乐分水闸2 总干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永胜分水闸1 丰乐支渠-2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永胜斗门1 丰乐分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永胜斗门2 丰乐分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永胜斗门3 丰乐分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永胜斗门4 丰乐分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永胜斗门5 丰乐分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永胜斗门6 丰乐分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永胜斗门7 丰乐分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永胜斗门8 丰乐分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永胜斗门17 丰乐分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六 永胜支渠-2 永胜分水闸2 永胜支渠-2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永胜斗门9 永胜支渠-2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永胜斗门10 永胜支渠-2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永胜斗门11 永胜支渠-2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永胜斗门12 永胜支渠-2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永胜斗门13 永胜支渠-2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七 东升支渠1 东升分水闸1 东升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东升斗门-1 东升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东升斗门-2 东升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东升斗门-3 东升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东升斗门-4 东升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东升斗门-5 东升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东升斗门-6 东升支渠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八 东升支渠2 东升分水闸2 东升支渠2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东升斗门-8 东升支渠2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东升斗门-9 东升支渠2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东升斗门-10 东升支渠2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九 独立支渠6 东升分水闸3 总干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东兴斗门-1 独立支渠6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东兴斗门-2 独立支渠6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东兴斗门-3 独立支渠6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东兴斗门-4 独立支渠6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东兴斗门-5 独立支渠6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东兴斗门-6 独立支渠6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东兴斗门-7 独立支渠6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闸控、枪机 1 1.1.2示范区工程 对示范区操作频繁的重点闸门进行改造,实现闸前水位,闸后水位、闸位的自动采集,以及闸门的远程控制。 点位布置:对25处闸(25个闸门)进行改造,全部采用太阳能供电。其中,采用测控一体化智能闸共11处,11个闸门;采用农口单控闸共14处,14个闸门。具体布设位置见下表: 序号 建筑物名称 所在渠道名称 站点类型 监测内容 数量 一 示范区       1 丰乐斗门3 丰乐斗渠1-1 测控一体化智能闸 闸控、二维流量计 1 2 丰乐斗门4 丰乐斗渠1-1 测控一体化智能闸 闸控、二维流量计 1 3 直农门1   测控一体化智能闸 闸控、二维流量计 1 4 直农门2   测控一体化智能闸 闸控、二维流量计 1 5 直农门3   测控一体化智能闸 闸控、二维流量计 1 6 直农门4   测控一体化智能闸 闸控、二维流量计 1 7 直农门5   测控一体化智能闸 闸控、二维流量计 1 8 农门6   农口单控闸门 闸控、不含闸门 1 9 农门7   农口单控闸门 闸控、不含闸门 1 10 农门8   农口单控闸门 闸控、不含闸门 1 11 直农门9   测控一体化智能闸 闸控、二维流量计 1 12 直农门10   测控一体化智能闸 闸控、二维流量计 1 13 直农门11   测控一体化智能闸 闸控、二维流量计 1 14 农门12   农口单控闸门 闸控、不含闸门 1 15 农门13   农口单控闸门 闸控、不含闸门 1 16 农门14   农口单控闸门 闸控、不含闸门 1 17 农门15   农口单控闸门 闸控、不含闸门 1 18 农门16   农口单控闸门 闸控、不含闸门 1 19 农门17   农口单控闸门 闸控、不含闸门 1 20 农门18   农口单控闸门 闸控、不含闸门 1 21 农门19   农口单控闸门 闸控、不含闸门 1 22 直农门20   测控一体化智能闸 闸控、二维流量计 1 23 农门21   农口单控闸门 闸控、不含闸门 1 24 农门22   农口单控闸门 闸控、不含闸门 1 25 农门23   农口单控闸门 闸控、不含闸门 1 1.2.功能设计 闸门测控系统是灌区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实现灌区调度运行的基础。灌区闸门测控系统可实现对所控闸门数据自动采集与处理、监视运行设备的状态变化、水量计量和越限信息、近远程操作、实时控制与调节、安全运行监视、记录与报告等多种功能。系统可展示自动化设备及水工建筑,对选中的设备提供控制操作界面进行操作。闸门控制器通过通信传输通道将所需运行数据上传到调度中心,同时接受系统对闸站的远程控制指令。 1)数据采集与存储 灌区管理站自动采集闸门控制器实时运行参数,主要包括闸位、闸前水位、闸后水位、流量、闸门运行状态以及现地远程操作权限等。 闸站系统数据存储釆用2级存储机制,分别位于灌区管理站和闸门控制单元。管理站存储所有闸站产生的应用数据,闸门控制器存储相应闸站产生的应用数据。系统采集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满足本系统查询统计需要,并可作为远程监控系统特征数据存储的备份。系统需要存储的数据主要包括站点名称、水位、闸位、操作用户、操作时间和存储时间等。数据存储触发机制包括定点存储、启闭变化存储、水位变化存储和分水存储等。 定点存储:在规定时刻进行数据存储。 启闭变化:当闸门发生启闭操作时进行数据存储。 水位变化数据:当水位变化超过限定值时进行数据存储。 分水存储:存储一个完整的分水过程的起始水量。 2)实时控制和调节 闸站监控主要分为现地控制和远程控制,现地控制分为手动操作和自动操作。手动操作优先级最高,自动控制次之,远程控制优先级最低。闸站监控系统按照闸门当前运行控制方式和预定的决策参数进行控制调节,满足各闸门的实时控制要求。操作员可对监控对象进行下列控制与调节。 (1)对运行设备控制方式的设置 远程控制(电脑和移动 APP)/现地控制(现地自控,外部手动和手动电控),保证控制可靠性。 (2)远程固件升级与配置 闸门控制器具有硬件平台化,固件 APP 化的能力,允许应用中根据现场需求更新固件软件及其运行参数。 (3)控制和开度调节 闸站可以根据指令实现定开度控制,定闸前或闸后水位以及定流量控制功能,进行闸门正常升降、停机、自动复位等操作; (4)控制记录 在开机过程中,能显示闸门当前实际开度和启闭设备执行情况,记录操作的时间和检测操作是否成功。 (5)报警复归 当设备发生事故或事件后,自动推出事故或事件画面并发出报警信号,当操作员已了解事故或事件的情况后,可对报警信号手动复归。 (6)采用市电供电或太阳能蓄电池储能,保证测控站全部设备的有效运行,市电断电条件下,闸门智能控制器能够工作 10-15 天,保证设备正常反馈启闭机的各项状态,温度范围:-30~60℃,供电电压自动监测、市电断电监测和能量不足报警。 3)安全运行监视 安全运行监视包括各设备运行实时监视及参数在线修改、状态变化监视、越限检查、过程监视和监控系统异常监视。 (1)运行人员通过软件平台对闸门智能控制器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视及在线修改参数。 (2)闸门智能控制器状态变化时,立即发送软件平台,具有远程自诊断功能。 (3)支持限位/速度/电流三重保护功能,在遇到外部异物闸门不能运动必须停止,实现保护功能。 (4)当闸门上升或下降指令下达后,闸门智能控制器自动执行指令,并实时反馈执行状态,用水过程等信息。 (5)闸门智能控制器的硬件或软件发生事故则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显示记录,指示故障部位。 4)记录、报告 对所有监控对象的操作、报警事件及实时参数报表等记录下来,并以中文格式显示。记录、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1)操作事件记录 可对整个闸门系统主要设备的事故及故障信号、监控系统的故障信号等进行事件顺序记录。根据故障信号发生的时间顺序,记录发生的故障信号的名称、变位时间。时间包括年、月、日、时、分、秒。 (2)报警事件记录 自动将各种报警事件按时间顺序记录其发生的时间、内容和项目等,生成报警事件汇总表。 (3)定值变更记录 自动将所有的定值变更情况作记录,包括变更对象、变更数值、操作员的信息等,以备随时查询。 (4)报告 按时、日、月生成各种统计报表,也可根据操作员的指令随时生成各种报表。 5)正常操作指导和事故处理操作指导 正常操作:操作顺序提示,能根据当前的运行状态判断设备是否允许操作并给出相应的标志,如操作是不允许的,则提示其闭锁原因并尽可能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 事故处理:在出现故障征兆或发生事故时,由监控系统提出事故处理和恢复运行的指导性意见。 6)数据通信 预留主控级单元与各现地控制单元通信,向各现地控制单元发送指令,并接收各现地控制单元上传信息。 7)系统诊断 系统设备硬件故障诊断包括对工作站计算机及外围设备、通讯接口、通道等的运行情况进行在线和离线诊断,故障点应能诊断到模块。软件故障诊断:软件运行时,若遇故障应能自动给出故障性质及部位,并提供相应的软件诊断工具。系统进行在线诊断时,不能影响计算机系统对设备的监控功能。 1.3.设备配置 闸门测控系统设备配置表 序号 站点名称 单位 数量 参数说明 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52 1.1 太阳能闸门智能控制器 套 52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1.2 水位计 个 104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1.3 闸位计 个 52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1.4 启闭系统(3t) 个 52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1.5 网络高清摄像机(枪机) 台 52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1.6 闸门控制箱 个 52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1.7 太阳能板 套 52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功率不低于100W; 1.8 太阳能控制器 个 52 系统电压:24V/12V,额定充电电流:20A 1.9 蓄电池(100AH) 组 52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1.10 水尺 支 104 304不锈钢搪瓷水位尺,3m 1.11 安装辅材 项 52 定制,含设备之间连接线、PVC保护管、标牌等 2 测控一体化智能闸 11 2.1 一体化智能闸 台 11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2.2 水位计 套 11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2.3 明渠二维智能流量计(600) 套 11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2.4 太阳能板(100W) 套 1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功率不低于100W; 2.5 太阳能控制器 个 11 系统电压:24V/12V,额定充电电流:20A 2.6 蓄电池(100AH) 组 11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2.7 安装辅材 套 11 定制 3 农口单控闸门   14 3.1 一体化小型智能闸门 台 14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3.2 水位计 套 14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3.3 安装辅材 套 14 定制 1.4.设备配置参数 1)太阳能闸门智能控制器 (1)内置有线/4G全网通和LoRa通讯; (2)内置智能终端固件及太阳能闸控算法固件,支持远程固件升级与参数设置; (3)具有远程开度/流量/水位控制及现地控制功能; (4)支持控制器箱门打开报警及图像抓拍; (5)低功耗专业化设计,支持电池电压监测与智能能耗管理功能; (6)支持闸门开度的实时监测,支持多路开关量采集及输出控制; (7)内置电流传感器及闸控安全保护算法,支持限位/速度/电流过载保护,保证远程控闸安全。 2)水位计 (1)量程范围:0m?5m; (2)水位精度:±5mm; (3)分辨率:±1mm。 3)闸位计 (1)高精度传感器,开度误差±2mm,分辨率:1mm; (2)带闸控安全限位开关保护输出; 4)启闭系统(3t) (1)高精度螺杆启闭机; (2)直流减速电机:24V/12V; (3)启闭力:3t; (4)全密封防护IP54; (5)额定启闭速度不低于95mm/min; 5)明渠二维智能流量计(600) (1)8层双声道二维超声波时差法测流原理,双向测流,流速范围:0.01-5m/s,流速精度:±1%FS; (2)接触与非接触式复合水位测量,内置水位智能算法固件,水位测量精度±3mm,分辨率1mm; (3)内置流量计算模块及固件,双向测流功能,流量精度≥95%,分辨率:0.001m3/s,最低测流水位4cm; (4)内置智能测流诊断算法固件,识别故障与淤积情况; (5)方形槽设计,尺寸根据渠道确定600*600mm(含)以下;304不锈钢高强度耐腐蚀,方便安装维护; (6)防盗防破坏专业锁具设计,具有箱门开关输出。 6)网络高清摄像机(枪机) (1)200万像素,30米红外补光,枪机,支持H.265; (2)支持远程视频与图像监视远传; (3)支持防盗防破坏图像识别; (4)支持全网通4G插卡。 7)闸门控制箱 (1)含启闭机驱动电路及手动按钮; (2)含市电转换系统,输入:AC380V,电源变换稳压12V输出,具有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管理功能; (3)不锈钢箱体及IP54防护等级,宽温设计适合严寒地区,集成安防保护设计,防盗防破坏专业锁具设计。 8)蓄电池(100AH) (1)免维护胶体蓄电池,容量100AH; (2)输出直流12V; (3)放电性能:放电电压平稳,放电平台平缓; (4)耐低温、低气压:适用性强,在-25℃~+55℃的环境温度下均可使用。 9)一体化智能闸 (1)内置有线/4G全网通和LoRa通讯; (2)内置智能终端固件及太阳能闸控算法固件,支持远程固件升级与参数设置; (3)具有远程开度/流量/水位控制及现地控制功能; (4)支持控制器箱门打开报警及图像抓拍; (5)低功耗专业化设计,支持电池电压监测与智能能耗管理功能; (6)支持闸门开度的实时监测,支持多路开关量采集及输出控制; (7)内置电流传感器及闸控安全保护算法,支持限位/速度/电流过载保护,保证远程控闸安全。 (8)闸位计开度误差±2mm,分辨率:1mm;带闸控安全限位开关保护输出; (9)启闭系统,启闭力:1t;直流电机12V;额定启闭速度不低于12cm/min;全密封防护IP54;; 10)一体化小型智能闸门 (1)内置4G全网通/LoRa通讯; (2)内置智能终端固件及太阳能闸控算法固件,支持远程固件升级与参数设置; (3)具有远程开度/流量/水位控制及现地控制功能; (4)支持控制器箱门打开报警; (5)低功耗专业化设计,支持电池电压监测与智能能耗管理功能; (6)支持闸门开度的实时监测,支持多路开关量采集及输出控制; (7)内置电流传感器及闸控安全保护算法,支持限位/速度/电流过载保护,保证远程控闸安全; 2.明渠流量监测系统 2.1.站点布设 布设雷达明渠流量监测站9处,其中针对6处位于重点渠道的重点闸门及尺寸较大闸门配置球机进行视频监控,具体布设点位详见下表: 明渠流量监测系统汇总表 序号 所在渠道名称 站类 监测内容 数量 一 独立支渠2(独二支) 流量监测站 独立支渠2 雷达流量监测站 流量、视频 1 二 丰乐支渠1 流量监测站 丰乐支渠1 雷达流量监测站 流量、视频 1 四 独立支渠3 流量监测站 独立支渠3 雷达流量监测站 流量、视频 1 五 丰乐支渠-2 流量监测站 丰乐支渠-2 雷达流量监测站 流量、视频 1 流量监测站 永胜支渠 雷达流量监测站 流量 1 六 永胜支渠-2 流量监测站 永胜支渠-2 雷达流量监测站 流量、视频 1 七 东升支渠1 流量监测站 东升支渠1 雷达流量监测站 流量、视频 1 八 东升支渠2 流量监测站 东升支渠2 雷达流量监测站 流量 1 九 独立支渠6 流量监测站 独立支渠6 雷达流量监测站 流量 1 2.2.功能设计 明渠流量监测系统是灌区用水调度与水价改革的数据核心,明渠流量监测系统可实现对所测断面的流量、水位等数据自动采集与处理、监视运行设备的状态变化、水量计量、记录与报告等多种功能。 2.3.设备配置 明渠流量监测系统设备配置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参数说明 1 雷达明渠流量监测站   9 1.1 数据采集终端(RTU) 台 9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1.2 4G通讯模块 台 9 支持4G全网通(可以与控制器一体化设计) 1.3 雷达流量计 台 9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1.4 网络高清摄像机(球机) 台 6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1.5 太阳能板(100W) 个 9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功率不低于100W; 1.6 太阳能控制器 组 9 系统电压:24V/12V,额定充电电流:20A 1.7 蓄电池(100AH) 套 3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1.8 蓄电池(200AH) 套 6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1.9 设备箱 套 9 采用不锈钢板加工,防水等级IP54。 1.10 监测站支架 项 9 DN165,3.5m标准杆,镀锌钢管 1.11 监测站基础 项 9 定制,C25混凝土 1.12 防雷接地 项 9 定制,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1.13 安装辅材 项 9 定制 2.4.设备配置参数 1)数据采集终端(RTU) (1)可采集的遥测参数:流量、水位、雨量等; (2)工作方式:定时自报、召测方式 (3)电源供电电压:10~30VDC; (4)通信端口数量:不少于1个232接口; (5)传感器接口:至少可接入1个开关量,1个RS485,1个模拟量;。 2)雷达流量计 (1)测速范围:0.1~20米/秒 (2)测速精度:±0.01米/秒;±1%FS (3)垂直角范围:30~70° (4)自动垂直角补偿:精度±1°;分辨率±0.1° (5)测距范围:0-30m (6)测距精度:±2mm (7)测距分辨率:1mm (8)防护等级:IP68 (9)配置软件:提供配套专用软件,可以在电脑上显示流速、水位、瞬时流量、累计水量和设备倾角等实时数据。 (10)流量计算:须有水力模型,水力模型与断面的粗糙度、坡度、断面形状、水位相关;流量计算在雷达流量计内部完成,雷达流量计可以直接输出流速、水位、瞬时流量和累计水量。 3)网络高清摄像机(球机) (1)200万像素,150米红外补光,球机,支持H.265; (2)支持远程视频与图像监视远传 (3)支持区域入侵侦测、移动侦测、越界侦测、视频遮挡侦测 (4)支持全网通4G插卡 (5)支持360°水平旋转,垂直方向-15°~90°。 4)蓄电池(100AH) (1)免维护胶体蓄电池,容量100AH; (2)输出直流12V; (3)放电性能:放电电压平稳,放电平台平缓; (4)耐低温、低气压:适用性强,在-25℃~+55℃的环境温度下均可使用。 5)蓄电池(200AH) (1)免维护胶体蓄电池,容量200AH; (2)输出直流12V; (3)放电性能:放电电压平稳,放电平台平缓; (4)耐低温、低气压:适用性强,在-25℃~+55℃的环境温度下均可使用。 3.地下水监测系统 3.1.站点布设 3.1.1监测井布设依据 地下水监测站布设主要依据《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34-2013)、《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51040-2014)、《地下水监测规范》(SL 183-2005)以及黑龙江省地下水监测站网密度。 3.1.2监测井布设原则 1)满足需求的原则,满足灌区地下水监测目标的要求。 2)满足发展的原则,在继承现有站网的基础上发展。 3)全面布设的原则,在灌区范围内进行全面区域控制布设 4)突出重点的原则,重点地区加密布设 5)避免重复的原则,与现有水利系统地下水监测井避免重复布设参照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监测井建设标准,重复井统计原则为:两眼相距两公里以内,且处于同一水文地质单元。 监测并布井密度参照《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51040-2014)要求,灌区监测井密度不得超过30眼/103km2(1眼/5万亩),灌区特殊边界可以适当多布设,监测井按照灌区控制面积布设。 3.1.3监测井的布置 为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根据《黑龙江省地下水监测站网规划》,优先实施三江平原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依据现有监测井布置情况及密度,本次三江平原三村灌区共布置监测井2眼,分别位于同江镇永胜村及三村镇新富村。具体井位坐标如下: 三村灌区监测井坐标 名称 坐标 东经 北纬 地址 监测井1 X=5282641.3554 Y=544582.9124 132°35'54.00" 47°40'47.45" 同江镇永胜村 监测井2 X=5287450.2604 Y=551584.3215 132°41'44.10" 47°43'15.87" 三村镇新富村 3.2.监测井工程设计 3.2.1监测井实现的功能和作用 以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网为基础,以先进的地下水监测仪器设备为手段,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提升地下水监测能力,构建覆盖灌区的地下水监测站网体系,实现灌区及重点地区地下水动态的实时监控,为地下水、地表水联合调度提供依据,为各级领导、各部门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地下水动态信息,为水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保障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服务,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提供基础支撑,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监测井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地下水的水位和水温信息。地下水水质方面,根据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利部分)水质自动监测井的建设及运维管理经验来看,主要考虑造价成本及运维管理难度,本次不设置水质自动监测井,水质监测方面采用人工取水样的形式进行。 3.2.2监测井 1)井深 合理井深是监测站设计的基本指标。井深设计主要依据各地水文地质条件、目标含水层(组)动态变化范围。监测站必须凿至目标含水层(组)内一定的深度。 地下水监测目标含水层为孔隙潜水,当其厚度不大于30m时,凿穿整个含水层(组);大于30m时,凿至多年最低水位以下10m。 地下水监测目标含水层为孔隙承压水,当其厚度不大于10m时,凿穿整个含水层(组);大于10m时,凿至该含水层(组)顶板以下10m。 地下水监测目标含水层为岩溶水,应凿穿岩溶水上部覆盖岩层,到岩溶发育部位一定深度为止。 本次设计井深为45m。 2)管材选择 因井管直接与水、矿物质、空气等物质接触,并受到重力、水土压力、水的浮力等力学作用,综合考虑测井深度、地质条件、地下水水质等因素选择管材。 本次考虑井管下部的承压能力和施工条件,选用钢管,管径选用168mm。 3)开孔孔径 根据规范要求,采用填砾过滤器时,可按下式设计监测井开孔孔径: D=d+2b 式中:D—监测井开孔孔径(mm); d—井管外径(mm); b—滤料厚度(mm),含水层岩性为细砂、粉细砂时取值不宜小于150mm,含水层为其它岩性时取值不宜小于75mm。 开孔孔径为400mm。 4)井管设计 根据电测井成果,目标含水层采用过滤管,其它层位采用井壁管,井壁管高出监测井附近地面500mm。 ①过滤管设计 过滤管介于井壁管和沉淀管之间,监测井凿穿的地下水监测目标含水层全部安装过滤管。 本次初步设计过滤器主要采用缠丝过滤管,钢管开孔率为25%,开孔方式为圆孔且呈梅花形排列。 过滤器所处位置的含水层岩性为细砂、粉细砂时,注意选择适宜外包网。 ②滤料填充 本设计滤料选择两种类型,分别为磨圆度良好的砂和砂砾石,滤料规格可按下式确定: D50=(10~20)d50 滤料数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滤料数量,m3; —填砾井段的开孔孔径,m; —过滤管外径.m; —填砾井段的长度,m; —超径系数(无因次),=1.2~1.5,本次设计取=1.4。 根据地下水监测站所处位置和含水层情况,选用不同粒径、级配以及磨圆度较好的硅质砂、砾石为主的滤料进行填充,填砾厚度不小于75mm。充填滤料应填自滤水管底端以下不小于1m处至滤水管顶端以上不小于3m处。 ③沉淀管设计 沉淀管安装在监测井底部,均采用井壁管,长度3~5m,管底用钢板焊接封死,或利用混凝土封死,或用木塞塞住塑料管。当井深<50m,采用长度3m的沉淀管;井深≥50m,则采用长度5m的沉淀管。本次采用3m沉淀管。 5)封闭及止水设计 封闭及止水设计 充填滤料顶端至井口井段和充填滤料下端至井底井段的环状间隙,必须进行封闭和止水。封闭和止水的材料宜选用粒径为20~30mm的半干状黏土球。并按下式计算封闭和止水材料的数量。 式中: —封闭和止水材料数量,m3; —封闭和止水井段的开孔井径,m; —封闭和止水井段井壁管的外径,m; —封闭和止水井段的长度,m; —超径系数(无因次),=1.2~1.5,本次设计取=1.4。 6)岩土样采集设计 钻探过程中采取土样、岩样、取芯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和《机井技术规范》(GB/T50625-2010)的规定,监测井钻探过程中,部分采用环刀钻进提取完整岩土芯样,其他监测井应提取扰动岩土样,具体要求如下: ①保证钻井揭露的同一种岩性岩石层至少采集1个岩土样; ②对于松散层同一岩性岩土层采集1个岩土样,每个岩土样的采样量不少于1Kg; ③记录各岩土样的采集深度,进行编号,并现场填写“岩土样采集单”; ②土样应密封、妥善保存,并筛分、定名。 岩土样采集表 岩土样编号 采集量 _kg 监测井编号 岩土样采集深度 _m 监测井位置 采样日期 _年_月_日_时 采样人姓名 松散地层,一般采用反循环钻进,岩石裂隙地层一般采用冲击钻或潜孔锤钻进,以便从泥浆中捞取各地层岩土样,新建井需要全部取样,绘制成井剖面图,并提供相应表格以便导入数据库。 7)洗井设计 ①洗井方法:根据项目区含水层岩性特征、监测井结构和井管管材的实际情况,本设计,钢管采用活塞或空气压缩机洗井。 ②洗井要求:洗井工作必须在下管、填砾、止水后立即进行,以防止因停置时间过长,井壁泥皮硬化,造成洗井困难,影响钻井的出水量。洗井效果应满足,当向监测井内注入1m深井管容积的水量,水位恢复时间超过15min时,应继续进行洗井,否则,可认为完成洗井工作。 8)抽水试验设计 抽水试验采用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抽水试验前设置井口固定点标志并测量监测井内静水位。抽水试验后,计算渗透系数和单位涌水量等参数。本次设计中所有监测站全部进行抽水试验,抽水试验的水位降深次数为3次。 9)电测井 为确保地层勘察数据的准确性,新建站均应开展电测井工作。 电测井采用梯度电极或电位电极与地面电极在钻孔中建立直流电场,测量延井轴分布的两点之间的电位差来求取地层的视电阻率,根据视电阻率曲线形态划分地层,确定其厚度,定量估算地层的电阻率和孔隙度。观测方法为:在钻孔中放置与方法相应的电极系装置(包括供电电极、测量电极及相应的电子电路),通过供电电极向井孔地层通入电流产生电场,记录测量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当电极系沿着钻孔从井底向上以一定速度移动时,测量出整个钻孔地层剖面的视电阻率值。电测井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测井速度根据仪器延时参数和测量精度要求而定,不大于1000m/h; 标记电缆深度时,应挂相当于井下仪器重量的挂锤; 测井曲线首尾必须记录有基线,首尾基线偏移不大于2mm; 曲线线迹清楚,当曲线出现断记和畸变时,必须在现场查明,采取有效措施后,重新记录; 视电阻率进行标准测井时,应使梯度和电位测井曲线能兼顾分层定厚和估算渗透层及其侵入带的真电阻率。 3.2.3辅助设施设计 1)井口保护设施 定制一般要求: ①材质与外涂料:采用普通碳钢(表面镀锌),整体喷塑; ②一般尺寸: 高度700mm,直径为400mm,厚度为8mm,底板圆环内径240mm外径540mm,厚度为5mm,胶垫环内径240mm外径540mm。 井口保护装置的基础为现场浇筑方式,井口保护装置与地面基础采用直接锚固方式固定的,井口保护设施高度为700mm,直径建议为400mm。 ③上盖:材质与保护筒保持一致,尺寸大小应满足与保护筒紧密相连,并具有防水功能;直径400mm井口保护装置建议上盖直径为416mm;上盖应配置通讯盖板(直径10~12cm),使用非金属对通信信号衰减小的专业材料,一般为专用的工程塑料,具有抗冲击、抗老化、耐腐蚀、耐高温低温的性能;通讯盖板与上盖应安装牢固,并有可固定通讯天线的装置;上盖与保护筒通过转轴和专用锁具连接,当上盖打开时,可以与保护筒保持90度夹角,能够放置移动数据识读转储设备或水位巡测设备。 ④锁具:使用专门设计的锁具,采用专用锁头与锁栓,配置专用工具;防盗锁由M20四角螺栓从下向上经过保护筒上的锁扣与防盗螺母连接;为防止雨水渗入,螺栓未贯穿上盖。 ⑤通气孔:井口保护装置口沿下20~30mm处,沿四周均匀分布由外向内按45度角向上,打数个孔(建议6~10个),直径2~4mm。 ⑥井口固定高程点:为便于测量水位,在距保护筒顶端200m处,井口保护装置内侧垂直筒壁对应焊接2个方钢,方钢尺寸25mm*10mm*10mm顶面距保护筒顶端200cm,方钢表面切割一个长20mm、宽4mm,深2mm的凹槽,内喷刷防锈漆、红油漆,作为井口固定高程点。 ⑦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冻层以下直径为800mm,冻层以上直径540mm,深度为冻土深(H)以下200mm,总深度为(H+200)mm,井管外壁采用水泥进行密封,并采用C25混凝土进行基础现场浇筑,浇筑过程中基础应铅直,基础高出地面200mm,表面水平光滑,地脚螺栓埋设深度不小于500mm。 井口设施装置典型设计图 2)水准点 水准点是地下水监测井的基础设施,是校核地下水位的重要高程基准。水准点设计选择方案如下图。 水准点位于地下,要设置水准点指示桩。水准点指示桩埋于水准点正北方向1.5m处,采用C25混凝土浇筑,出地面部分标注水准点编号及位置指示箭头,以便于测量人员快速找到水准点位置。 水准点钢管内灌满水泥砂浆,表面涂抹沥青,并用旧布和麻线包扎,然后再涂一层沥青,上覆盖板。 监测站水准点设计图 3)标识牌 标示牌主要作用是:标示灌区地下水监测站,起到保护与宣传作用。标志牌采用1mm厚不锈钢板,标志牌文字“黑龙江省地下水监测站”字体格式为华文中宋、文字高度22;文字“管理:XXX灌区”居中显示,字体格式为黑体、文字高度11;文字“黑龙江省XXX灌区”,字体格式为黑体、文字高度14;文字“地下水监测站,不得破坏,违者必究!”,字体格式为方正姚体、文字高度12。制作工艺:文字及水文LOGO需腐蚀刻入(凹进)钢板内,按标准色填漆,烤漆;不锈钢板平面拉丝,四周留18mm宽亮边。标识牌设计图见下图。 监测站标示牌设计示例图(注:图例名称根据实际填写) 3.2.4水样采集与测试 新建站抽水试验结束前、改建站洗井结束后,为掌握监测井水质背景值,应完成水样采集,并进行水质分析,化验项目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1993)中确定的20项主要指标与地下水中的8项主量元素(其中两项重复),监测项目共26项,分别是: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杆菌、钾、钠、钙、镁、碳酸根离子以及重碳酸根离子。 监测站常规水质人工采样前必须进行洗井,按照规范要求抽取井内水体2~3倍水量,其主要作用是在采样前去除井中存留的水体,以提高水样的代表性。采样洗井设备在采样洗井提出井中水体时不应过度扰动井中水体,可采用2寸洗井泵。 3.2.5高程引测和坐标测量 本工程需完成高程与坐标测量。高程测量水准基面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监测站高程和坐标测量可采用GPS测量和水准测量方式,测量条件较好的地区,优先选用GPS测量。GPS测量精度应达到《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中E级以上精度要求;水准测量标准应达到《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中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3.2.6逐站井深设计 本次各监测站采用逐站井深设计,根据监测站所处水文地质单元、地貌类型、地下水类型、监测层位以及井深等特征进行逐站井深设计。 因为地下水监测站设计是采用典型代表站设计,逐站施配方法设计的,施配设计的井深与结构和实际情况可能产生差异,因此在实施阶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正监测站地下水监测井的结构和监测井深度。 在实施阶段新建地下水监测井累计进尺,应该与设计确定的进尺数量一致或相近。 三江平原三村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地下水监测工程一览表 井序号 监测站名称 监测站位置 东经(°) 北纬(°) 孔隙水、裂隙水多年最大埋深或承压水顶板埋深(m) 设计井深(m) 井管设计 井管管材 井管 长度 (m) 开口井径(mm) 管材标准(口径mm) 监测井1 永胜 黑龙江省同江市同江镇永胜村 132.5983 47.6798 4.5 45.0 钢管 45.0 400 168 监测井2 新富 黑龙江省同江市三村镇新富村 132.6956 47.7211 4.3 45.0 钢管 45.0 400 168 三江平原三村灌区田间配套工程监测井1设计柱状图 三江平原三村灌区田间配套工程监测井2设计柱状图 3.3. 地下水信息化建设 3.3.1仪器设备 各监测站采用支持一站双发的RTU,在RTU中设置多个数据中心地址,实现站点数据的共享。 1)水位计 采用压力式水位计,应放在历史最低水位以下,承压范围应符合水位最大变幅的要求。 2)遥测终端机(RTU) 微功耗设计、自动采集传输设备采用一体化压力水位计形式。采集控制、通信传输一体化集成,RTU主板和供电电池一体化封装。 3)仪器设备主要性能指标 (1)水位 水位变幅范围: 0~10m,0~20m,0~30m及以上; 水位变幅0~10m,测量误差≤±2cm 水位变幅>10m,测量误差≤量程的0.2% 重复性误差:≤±1cm。信号输出方式:光纤/电缆传输 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小于25000h; (2)水温 水温计分辨率:0.1℃ 在0~70℃水温变幅范围内,≤±0.5℃ (3)环境适应性指标 ①工作温度: 水下部分:0~40℃(接触的水不结冰); 井内部分:-40~35℃; 地面部分:-45~35℃或-25~55℃; ②工作湿度: 井内部分:相对湿度100%RH(40℃时); 地面部分:相对湿度≤95%RH(40℃时)。 (4)贮存环境 ①贮存温度:-45~60℃; ②贮存湿度:相对湿度≤95%RH(40℃时)。 (5)机械环境 振动:应能承受GB/T 9359所规定的振动试验。 自由跌落:应能承受GB/T 9359所规定的自由跌落试验。 电磁环境:工频抗扰度性能应满足符合GB /T 17626.8第3级要求。 (6)RTU RTU用于自动采集、存储、传输各种类型地下水监测传感器的数据,RTU通过RS232\RS485或模拟量接口连接监测传感器,自动采集传感器数据;通过数据传输单元按照规定的数据传输协议定时自动传输监测数据;通过数据存储单元存储监测传感器数据;平时进入省电休眠模式,采集、发送前自动唤醒,并按约定标准格式向双中心报送信息,RTU默认均采用“六采发一”的方式,定时采集由采集设备控制,每天8时、12时、16时、20时、24时、4时采集水文要素,8时通过传输设备定时发报一次。除报送水位、水温,等监测信息外,还应报送(传感器、RTU)电压、信号强度、工作温度、故障码等信息。具备信息双向传输功能,即除了能自动向监测中心传输采集的数据外,还能执行监测中心发送的指令。如调取指定的监测数据、执行远程设置仪器设备参数的指令、远程设定仪器设备时钟的时间、设定RTU采集探头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时间间隔等。在每日8时设备上电向中心定时传输数据时响应监测中心指令,向监测中心传输其指令要求的数据;具有通信故障恢复后,未成功上报数据自动补报功能。通信信道采用GPRS/4G,数据通信规约符合《地下水监测数据通信报文规定》(DXS 01-2016)的要求。 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小于25000h;应至少具备2个RS232\RS485数字输入接口,用于连接监测传感器,实现数据、命令双向传输;应至少具备1个模拟量输入接口,支持4~20mA电流输入或1~5V电压输入,至少达到12位分辨率,用于连接监测传感器;可暂存前一天至数天的监测数据,供一次性传输;应具备一定的防干扰,要求在输入电压变化±15%条件下保持输出不变;系统待机时功耗应不大于0.6mW。 (7)固态存储 一体化压力式水位水温计已带有固态存储记录器,RTU也具有数据长期固态存储功能,本次设计不再配备单独的数据长期固态存储器,监测站测的数据应输出到RTU遥测传输。 存储容量:存储记录数据不小于400d(每日记录数据不小于6次,不超过3参数)。 存储数据种类:仪器所测参数。 存储记录数据准确性:存储记录的数据正确无遗漏,且与自报数据相一致,数据正确率达100%。 时钟误差:不大于±10s(10d)。 (8)设备防护要求 外观:仪器外表面应无锈蚀、裂纹及涂敷层剥落等现象;文字标志应清晰完整。 结构:机械紧固部位应无松动;塑料件不应出现起泡、开裂、变形;电气接点应无锈蚀;各种电缆、气管、部件之间的接头应可靠且方便装拆。 密封性能: ①水下部分:压力式水位计,外壳防护等级满足IP68要求; ②井内部分:外壳防护等级满足IP67要求; ③井口保护设施部分:外壳防护等级满足IP55要求。 (9)电源 干电池/锂电,一体化压力水位计在每日“6采一发”要求下,电池可用寿命不少于2年。 4.气象监测系统 气象要素是造成水稻产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不管是干旱还是洪涝,或者霜冻都会影响水稻的产量,有时候有些灾害甚至会导致水稻绝收。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利用小型农业气象站对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实时监测,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气象条件的预报,使得水稻种植者可以在灾害到来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对水稻进行一系列的保护,使其能够正常生长,保证了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实现水稻的良好发展。 小型农业气象站的应用实现了水稻田气象的自动化监测,重点加强了水稻田的气象服务,实现了对水稻田的标准化管理,为科学管理水稻田、科学培育种植水稻幼苗、防治病虫害提供了决策依据。在这样精细化的管理之下,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可以促进农民增收。 示范区是做为灌区示范的代表区域,建设小型农用气象站可以为示范区内的作物生长,提供科学种植依据,有利于将高产、节水的种植方式推广出去。也为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4.1.站点布设 气象站共设置1套,布置在示范区。 4.2.功能设计 1)小型农用气象监测站可监测常规气象因子(风速、风向、雨量、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强),自动记录农田环境信息,并通过无线移动网络将数据上传到管理站。基于对农田气象信息的监测,可以计算出每天每小时的 ET 值(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之和),以便进行高效的、科学的灌溉管理。 2)可任意搭配,满足对环境单点多参数监控的需求。 3)防雨防潮,多种输出方式可供选择,适用于农业、科研、气象等领域。 4)通讯方式灵活,可配备有线,无线,随时可以将记录中数据下载并导出到计算机中,存储为EXCEL表格文件,生成数据曲线,以供其它分析软件进一步进行数据处理,与打印机相连,可以打印相关存储数据。 4.3.设备配置 气象监测系统配置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参数说明 一 小型农用气象站 套 1 1 一体化智能采集器 套 1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2 空气温湿度传感器 套 1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3 风速传感器 套 1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4 风向传感器 套 1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5 太阳总辐射传感器 套 1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6 雨量传感器 套 1 分辨率:0.2mm; 7 大气压强传感器 套 1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8 防护围栏 套 1 塑钢材质,80cm高,16延米; 9 安装辅材 套 1 定制 4.4.设备配置参数 1)一体化智能采集器 (1)内置智能终端固件,支持远程固件升级与参数设置; (2)内置1Mb存储,保证1年数据本地存储; (3)多路模拟量采集,支持传感器接入; (4)低功耗专业化设计,支持电池电压监测与智能能耗管理功能。 (5)支持4G联通、移动、电信网络 (6)内置太阳能供电系统,单晶硅6V,5W,3.7V锂电池22AH。 2)空气温湿度传感器 (1)温度范围:-40到+65℃,精度:±0.5℃,分辨率:0.1℃; (2)湿度范围:0-100%,精度:±3%,分辨率:1%; 3)风速传感器 (1)测量范围:1-67m/s; (2)精度:5%; (3)分辨率:0.1m/s; 4)风向传感器 (1)测量范围:0-360度; (2)精度:±7度; (3)分辨率:1度; 5)太阳总辐射传感器 (1)反应波段:300-1100nm; (2)测量范围:0-1800W/m2; (3)精度:±5%; (4)分辨率:1W/m2; 6)大气压强传感器 (1)测量范围:880-1080hPa; (2)精度:±1.0hPa; (3)分辨率:0.1hPa; 5.格田灌溉控制系统 5.1.站点布设 在示范区中,设置格田口智能控制阀45处,智能灌溉中央控制站1处。 5.2.功能设计 通过集成太阳能供电单元实现电量供应,实现格田口阀门自动化远程控制,自动控制管道出水;支持电动阀门远程控制、现地控制和手动应急控制功能;阀门采用两阶段缓闭蝶阀,即在关闭水泵时,先快关至一定角度,余下的角度则以相当慢的速度关闭,起到防止水锤产生的效果。支持设备浸水报警,提高安全性能;支持阀门的实时监测及限位保护;支持电压实时监测和过载保护;支持移动管理端设备远程控制。 灌溉控制阀采用微电机驱动控制,完全开启的灌溉控制阀进口水压没有要求,支持人工手动应急开关,不支持人工随意开关,并配备手动检修球阀实现快速更换,确保灌溉控制正常进行;防水等级不低于IP68;支管供水控制支持全部关闭和开启任一单边支管供水等功能。 5.3.设备配置 格田灌溉控制系统配置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参数说明 一 智能灌溉中央控制站 套 1 1 一体式智能网关 套 1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2 安装辅材 套 1 定制 二 格田口智能控制阀 套 45 1 一体化无线智能灌溉阀 套 45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2 安装辅材 套 45 定制 5.4.设备配置参数 1)一体式智能网关 (1)单个网关下,最多支持120个点,含固件软件。 (2)内置4G通讯模块,支持4G联通、移动、电信网络 (3)集成太阳能电池板1.5W,5V,内置锂电池3.6V,22Ah。 2)一体化无线智能灌溉阀 (1)低功耗专业化设计,集成太阳能供电单元,支持电池电压监测与智能能耗管理功能; (2)内置智能终端固件及阀门控制算法固件,支持远程固件升级与参数设置; (3)支持阀门控制输出,具有远程开关及定开度功能; (4)支持阀门开度及限位开关的实时监测; (5)内置电流传感器及阀控安全保护算法,支持限位/速度/电流过载保护,保证远程控阀安全。 (6)支持有线/LoRa无线通讯功能,传输距离:不低于200米; (7)灌溉阀门管径DN200以下,内置阀门驱动模块及固件,开关速度30秒; (8)开关感应器,阀门开度分5档输出:全关,1/4开,半开,3/4开和全开; (9)集成限位保护开关输出,实现远程可靠阀门状态反馈。 (二)通信传输系统 1.通讯系统组成 三村灌区田间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采用租用公网专线、4G专网传输的混合通信方式进行组网。 气象、雨情等监测站传输的信息量少且对传输时限要求不高;本次监测站选用灌区内网络全部覆盖且经济性较好的4G无线通信方式。 闸门控制站上传的信息量不大,选用4G无线网络作为闸门控制站的通信方式。 视频监视站点视频信息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同时要满足灌区管理站对闸门监视站点和泵站监视站远程调度的可视化需求,选用视频监控本地存储,通过4G无线网络作为视频监视点与管理站连接的通信方式。 2.功能设计 (1)为提高设备信息釆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所有设备自动测报过程中,均要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报送,测控站要在10分钟内完成系统各类信息的自动釆集、分析处理和存储。 (2)设备自动测报站的报讯信道选用可靠的信道。 (3)要满足各种信息的可靠传输,实现分布式数据库管理和异地检索,通过网络建设实现真实意义的信息共享,为系统提供有力的网络环境。 (4)软件系统建设要求信息接收处理实用、可靠;信息检索内容丰富、直观可视;系统实时可视。 (5)各种信息釆集站点要具有在各种恶劣天气和突发灾害情况下正常运行的能力。 (6)实现网络功能需求的基础在于网络要能够足够的带宽,以满足数据、文件、静态图片、动态图像等各类信息传输的最大带宽要求,具体指标包括:线路接续时间要求5秒钟;数据传输速率需要达到64/128kbps;图像传输速率要求为384kbps?2Mbps之间。 (7)对网络安全性的要求包括:保证网络硬件安全运行环境;网络操作系统支持用户管理和访问机制;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达到C2级;网络应具有防范病毒的能力;具有安全功能的路由器,要有安全过滤与控制机制,要能够防止常见黑客攻击,避免敏感数据外泄;信息安全检查机制。 (8)网络可行性设计要确保网络不间断运行。可双路供电,不间断电源、冗余备份、热插拔等手段增加网络系统的可行性。信息传输误码率要小于10-5。 3.设备配置 3.1田间信息化工程 通信传输系统配置清单 序号 站点名称 单位 数量 参数说明 一 4G数据通讯费 61 1 太阳能闸门控制站 处 52 1G/月流量,三年费用 2 雷达流量监测站 处 3 1G/月流量,三年费用 3 雷达流量监测站(带球机) 处 6 10G/月流量,三年费用 二 宽带费用 1 调度中心专线 条 1 带宽100M,固定IP,三年费用 3.2示范区信息化工程 通信传输系统配置清单 序号 站点名称 单位 数量 参数说明 一 4G数据通讯费 27 1 测控一体化智能闸 处 11 1G/月流量,三年费用 2 农口单控闸门 处 14 1G/月流量,三年费用 3 智能灌溉中央控制站 处 1 1G/月流量,三年费用 4 小型农用气象站 套 1 1G/月流量,三年费用 (三)硬件环境建设 1.实体环境建设 在同江市水务局,进行计算机网络建设,进行软件统一部署,主要包括:服务器、计算机、防火墙、综合布线等。本项目复用同江市水务局相关硬件设备,不重复建设。 2.计算机网络系统 2.1功能设计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灌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釆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光传输技术等进行组建,为应用系统提供优质、可靠地运行平台;系统是实现工程大量测控信息实时传输、处理、查询、共享及工程监测监控、行政办公的技术保障和基础。 (1) 为水情自动监测系统、闸门测控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等各类信息的釆集、处理、显示等功能提供一个快速、稳定、安全的软、硬件平台。 (2) 水情自动监测系统、闸门测控系统对安全性要求较高,釆用控制系统本地化部署,应用系统云部署。 (3) 管理站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管理软件系统赋予的权限访问管理站管辖范围内的各闸站、雨量站、水位站和视频站的实时信息,接受和执行管理站下达的调度指令。同时,对下辖的各设备的养护、巡视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4) 系统数据的在线查询及联机检索服务。 (5) 为工程监测监控、行政办公等业务提供高速可靠的网络服务。 2.2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一般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意外的或恶意的操作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保证系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就其本质而言,安全就是信息的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涉及到密码学的研究,密码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础与核心。第二层次是基本的安全技术,包括安全机制、安全内核等。第三个层次是应用系统的安全。 一个网络的安全受到的威胁,既有技术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既有网络内部的,也有来自外部的。所以,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多层面的和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网络安全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我们将跟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入不断地建设和完善郊区信息网络系统,并不断提高其安全可靠性。 1)计算机系统安全设计 利用操作系统本身所带有的安全机制,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对重要的服务器启动审计功能。定期更新操作系统,修改管理员用户名或密码,根据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 2)应用系统安全设计 除了利用网络系统管理工具外,还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组合: (1)防火墙技术。利用隔离控制技术,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设置屏障,阻止对内部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 (2)内部网的安全。采用认证、授权、用户注册和VLAN技术。 (3)配备防病毒软件。要求能杀当前出现的绝大部分病毒,且更新速度要快。 3)数据安全 应用软件应能够提供基础安全措施,以保证数据、应用和传输安全性。提供基于角色的人员管理机制,管理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 数据安全存放,主要由数据库系统来保证。当然,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定期利用安全工具对数据库系统的配置情况、弱点漏洞等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纠正不当的配置。 对日常工作中敏感的数据来说,合理存放、访问权限定义、目录及文件加密等等都是十分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数据的独立性能够较好的避免由于数据的交叉混合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应用软件应支持SSL(Security Socket Layer , 加密套接字协议层)通讯协议,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SSL协议是由Netscape首先发表的网络资料安全传输协定,其首要目的是在两个通信间提供秘密而可靠的连接。采用SSL协议,在客户端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架起了安全的数据通道,数据在安全通道中进行传输,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应用软件应采用统一的人员角色控制体系。通过将存取控制和具体应用功能进行绑定,实现系统控制的一致性。 应用模块提供角色接口。在应用模块内部定义了角色的访问和控制范围。应用模块在注册后,系统管理员就能够动态的为所有注册人员分配权限角色。 用户仅需要提供正确的名称和密码就能够登录到系统中。登录系统之后,系统将自动检测登录用户拥有的角色是否满足功能模块所需的角色,从而实现对应用模块的访问控制。 2.3设备配置 计算机网络系统配置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参数说明 一 调度指挥中心 处 1 1 网络系统设备 1.1 交换机 台 1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1.2 路由器 台 1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1.3 网络防火墙 台 1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1.4 网闸 台 1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1.5 门禁 套 1 主机、电源、磁力锁、开关、IC卡, 1.6 视频监控 套 1 4路硬盘录像机,1T硬盘,1个半球网络摄像机(200万像素,红外30米) 1.7 综合布线 项 1 定制配套安装包含电源线、超五类双绞线、穿线管等 2 计算机 2.1 台式电脑 台 4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2.2 笔记本电脑 台 2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2.3 打印机 台 1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2.4 综合布线 项 1 定制配套安装包含电源线、超五类双绞线、穿线管等 2.5 机柜 个 1 服务器机柜600*1000*2055mm 3 服务器设备 3.1 数据服务器 台 2 参见设备配置参数 3.2 操作系统 套 2 Windows Server 2012 2.4设备配置参数 1)数据服务器 (1)品牌:国产品牌,非OEM产品,产品自主研发和生产。 (2)外型:≤2U机架式,标准机架式服务器。 (3)处理器量:配置2颗英特尔4210(2.2GHz主频/10核心)处理器。 (4)内存容量:实配≥64G DDR4内存,内存插槽数≥24个内存插槽。 (5)硬盘:硬盘配置数目≥5块 4T SATA硬盘。 (6)RAID:配置单独Raid控制器,支持0, 1, 5, 6, 10, 50, 60-2GB cache带掉电保护。 (7)网卡:2千兆电口和2个10GE光口(含多模光模块)。 (8)电源及外设:配置2个交流电源,导轨等。 (9)产品具备带外故障检测功能,不依赖于OS,对CPU故障;I2C和 IPMB总线故障;内存故障;PCIe设备故障;硬盘故障,系统宕机故障等进行分析和定位,支持定位到具体部件。 服务:提供三年保修服务;提供原厂工程师安装实施服务;设备生产商需在国内设有技术服务热线。 2)交换机 (1)整机交换容量≥336Gbps,包转发率≥126Mpps; (2)千兆电口≥24个,复用的千兆Combo SFP≥4个,千兆SFP;接口≥4个,1个USB接口; (3)支持RIP、RIPng、OSPF、OSPFv3、IS-IS、BGP等路由协议; (4)支持静态路由、RIP、RIPng、OSPF; (5)提供设备生产厂商原厂三年维保服务; 3)路由器 (1)转发性能≥550Kpps, (2)固定端口:1 * GE,4 * GE(支持切换为WAN口) (3)内存容量:≥512MB,Flash ≥512MB。 (4)VPN:IPSec VPN,GRE VPN,DSVPN,L2TP VPN (5)管理维护升级管理,设备管理,Web网管,命令行。 4)网络防火墙 (1)硬件参数:标准1U机架式设备,至少5个10/100/1000自适应电口,4个Combo接口;每个接口可划分到不同安全域实现各接口间的安全隔离,标配单电源,可选双冗余电源; (2)性能参数:吞吐量2G,并发连接数180万,提供IPSec VPN隧道数≥500条,标配提供不低于100个SSL VPN并发用户授权,SSL VPN并发用户数支持扩展到500个; (3)具备设备透明桥接部署时实现NAT转换功能。 (4)支持通过RESTAPI接口进行配置和查看地址簿、病毒过滤、入侵防御、安全策略、NAT、接口配置、安全域、路由功能。 (5)实配通过智能手机安装APP的方式对设备进行管理,APP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方式简便安装,手机APP软件可实现设备定期移动运维,包括设备云巡检,对设备状态、流量、攻击的信息进行分析查看。 (6)支持基于防火墙功能模块自定义管理员权限,权限至少包括读写、只读、不可用等,功能模块包括策略功能配置、对象管理配置、网络功能配置、系统管理配置、监控配置。 5)网闸 (1)内网接口:标配4个10/100/1000M Base-TX网络接口,4个SFP接口含模块,1个10/100/1000M Base-TX管理接口,1个10/100/1000M Base-TX HA接口(双机热备口)。 (2)外网接口:标配4个10/100/1000M Base-TX网络接口,4个SFP接口含模块,1个10/100/1000M Base-TX管理接口,1个10/100/1000M Base-TX HA接口(双机热备口)。 (3)软件系统:标配设备管理系统;全功能模块,视频监控模块。 6)台式电脑 (1)CPU型号: Intel 酷睿i5 主频≥2.8GHz; (2)内存容量:≥8GB; (3)硬盘容量:≥1TB(7200转)机械硬盘+≥128G固态硬盘; (4)显存容量:独立,≥2GB; (5)网络通信:有线网卡 1000Mbps以太网卡; (6)21.5英寸显示器(≥1920*1080分辨率), (7)预装win10。 7)笔记本电脑 (1)系列:轻薄便携商务办公 (2)CPU型号: Intel 酷睿i5 主频≥1.6GHz; (3)内存容量:≥8GB DDR4; (4)硬盘容量:≥1TB(7200转)机械硬盘+≥128G固态硬盘; (5)显存容量:独立≥2GB; (6)网络通信:有线网卡 1000Mbps以太网卡; (7)屏幕尺寸:14.0英寸; (8)操作系统:预装win10; (9)输入设备:多点触控,有指点杆; (10)机身材质:金属+复合材质; 8)打印机 (1)功能:打印;复印;扫描 (2)打印机类型: A4,黑白激光 (3)打印速度:≥20页/分钟 (4)接口: 高速USB 2.0端口、快速以太网10/100Base-TX端口、 无线802.11 b/g/n 凡是本章未列明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或招标文件中没有列明的或标准不一致及废止使用的标准、规范及验收规程等,均应按照最新(现行)国家及行业规范、规程、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安装、调试与验收。 与建筑工程有关的章节施工内容应以最新的国家规范进行施工与验收。 五、项目组织与管理要求 1)为了顺利实施本项目,供应商需说明项目管理机构和人员组成以及项目推进计划。要求在项目建设期间现场实施人员合计不少于5名,在运维期间驻场本地化人员不少于3名。 2)业主有权将投标人的项目管理机构、人员组成提供给参与本工程的监理方和省水利厅建设指挥部。 3)合同项目完工验收前,供应商的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负责人应坚守工作岗位,特殊情况如需离开,需书面申请,并得到业主和监理方的书面许可;不得更换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负责人,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业主和监理方,并附上拟更换人员的简历、学历证明、资格证明,经发包人审核同意后方可更换。 4)在本项目实施期间,业主、监理方以及省水利厅建设指挥部有权指定其人员对供应商执行合同的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 六、试运行、培训及质保期和售后服务要求 为保证应用系统能稳定、可靠、有效地运行,供应商应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在投标书中,供应商应提供详细的试运行、培训方案以及服务计划和服务承诺,且保证在项目建设完成后提供完备的售后服务方案。 1)试运行要求: ①试运行周期为项目实施完成后的3个月; ②供应商应保证在试运行考核周期内达到工程相关部分的设备正常运行; ③试运行结束双方应共同整理试运行资料,编写评价报告,并通过专家组考核。 2)质保期服务要求 质保期:3 年(本项目信息化质保期从工程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起开始计算,期限为3 年。投标人必须保证质保期内数据的正常采集、传输,软、硬件及系统的正常运行。)且3 年免费负责维修和维护。 3)运维期服务要求: ①系统运维期间,免费进行硬件设备的维修养护、重大故障设备的更换;免费为采购人进行软件版本升级、软件维护、数据维护,使用培训等服务; ②系统运维期间,须满足采购人提出的系统功能改进和升级等相关要求; ③在保证期内,中标单位须承诺出现系统故障,收到甲方通知后12小时内做出响应,如需中标单位到设备现场,中标单位应在收到甲方通知后24小时内到达,并在到达后1日内解决设备的故障(重大故障除外)。如果中标单位未在上述时间内作出响应,则甲方有权自行或委托他人解决相关问题或查找和解决设备的故障,中标单位应承担由此发生的全部费用。在质保期内,如发现有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卖方免费更换或调换,且产品质量应等同于或高于原有产品质量。 4)培训要求: ①采用现场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提供不少于1个工作日的集中培训; ②选派具有一定资质和实践经验,且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各分项工程的技术培训工作; ③培训方式须按基本原理、安装操作、运行管理三个方面组织实施,培训内容应包括技术讲课、操作示范、参观学习和其它必须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咨询,确保培训人员对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特性、操作规范、运行规程、管理维护等方面获得全面了解和掌握。 七、其它要求 1)为了保证不同灌区信息化建设质量的统一,供应商需要遵照统一的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建设,标准规范主要包括: (1)《黑龙江省灌区物联网设备通讯规约》 (2)《黑龙江省灌区物联网平台服务接口规范》 (3)《黑龙江省灌区信息化建设验收要求》 2)针对自动采集工程中的监测站点建设,供应商需要负责完成如下工作: (1)硬件设备需要通过《黑龙江省灌区物联网设备通讯规约》符合性测试以及关键技术指标测试后,才可以进行施工。 (2)各监测站点基础信息的收集与录入。 (3)供应商需要进行监测站点与遥测接入平台之间进行联合调试,确认监测信息可以正确接入,设备可以正常进行远程控制。 (4)供应商需要对监测站点进行数据率定工作,保证数据准确。 3)供应商需要协助项目法人编制符合灌区特点的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1)灌区运行管理制度。 (2)监测监控设备设施维护管理制度。
关键字:工程,黑龙江
About Us - 关于我们 - 服务列表 - 付费指导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371-61311617 邮箱:zgazxxw@126.com 豫ICP备18030500号-4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安全联盟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