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练·超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记中建西部建设新疆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厂和田开拓团队
新疆的8月,室外气温直逼40度,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端的南疆小城和田,地表温度更是烫的可以煮熟鸡蛋。为着力推进南疆地区改革发展,进一步保民生、暖民心、促发展,2019年,一大批关乎改革发展大局和民生福祉的自治区级重点民生项目陆续开工建设,2019年8月,为保供民生项目、助力脱贫攻坚,身着中建西部建设月白色工装的一行10余人心怀重托,奔赴天山以南,在烈日炙烤的戈壁上,开启了一段“奋斗不止、超越自我”的拼搏历程。
2019年7月18日,根据和田“脱幼”重点项目之一——和田区域一贯制学校的项目安排,混凝土必须在8月9日浇筑到位,由中建西部建设新疆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厂主要供应,此时距离浇筑只剩21天……
倒计时……
△和田厂站点现场
“我报名,基建这块我负责,具体业务比较熟,推进起来快一些。”“我也去,我分管昌吉厂,和田厂后期人员和设备要从昌吉厂抽调,人员、设备管理我来负责。”在乌鲁木齐厂领导班子碰头会上,分管基建的副经理林峰和分管昌吉厂的副经理申超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7月19日,距离开始供应只剩20天。乌鲁木齐厂副经理林峰做开路先锋,带领土建施工合作方,火速前往和田区域推进项目保供、生产站点建设事宜。可当看到周边铲车挖出一个坑,周边的土就落下去填掉一半时,林峰有点急了,“当地中午连续4小时40度的高温天气禁止施工,土质远比预想的疏松,基础建设难度也比常规建站难的多,想要保障20天以后开始供应,困难重重啊。”
“时间紧,任务重,一天也不能耽搁,项目保供是首要位的。”进入项目首天,林峰就与项目方、土建施工合作方进行了三方对接,逐一解决施工人员、设备调动、物资保障等问题。
7月22日,距离开始供应剩余17天。在与土建施工方的协调下,公司驻和田地区保供民生项目的厂地泵基础、主机基础、皮带机基础、配料机基础、料仓基础、临设垫层及办公室集装箱等6大项土建工程正式开始施工,由林峰整体安排部署。
△乌鲁木齐厂副经理申超在建站现场
8月3日,距离开始供应剩余6天,土建工程基本结束,申超和昌吉厂副站长辛松骏即刻出发前往项目所在地,开始各类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工作。还未建起建筑的戈壁上,露天的太阳直射黄土,“现场不能缺人,我们三个轮换着值班,换着吃饭,胳膊、脖子早就是两个色号了,看着站一天比一天起的快,有劲。”申超说。
8月7日,乌鲁木齐厂和田厂正式落地,比预计提前2日建成。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和田市一贯制学校项目的供应顺利开启后,和田厂又陆续开始供应另一所“脱幼”学校项目、一项“脱贫”创业基地项目和“脱老”幸福大院项目,预计供应方量17.2万方。
如果建站拼的是效率,那扎根就是靠久久为功的坚守。和田厂所处阿和公路沿线,周边人居稀少、环境艰苦。为顺利完成项目保供,和田厂10余名“干将”就在这里扎了根,远离家人、语言不通,尤其是在厂站运行初期,生产任务重、机械设备均处于试用阶段,所有成员的生理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有一次正生产呢,骨料称(砂称)突然出现无法及时下料的问题,我们三个班组成员轮流进入料仓人工敲打料称,以便料称能够及时下料。车车敲,盘盘敲,这一敲就是40多小时,终于100%完成当天任务量。”班组长窦志忠说。
△烈日下,队员们徒步奔波于施工点之间
大忙时节,专兼职安全员跑工地看现场忙不过来,辛松骏和另外两名管理人员就骑着借来的电动摩托赶去施工点挨个查看;
生产忙借不来摩托车的时候,队员们时常步行奔走于5个施工点之间;
人数有限,负责车间的队员们就身兼多职,即是操作工、机修工,也是材料工、技术工;
没有专业的车辆维修人员,搅拌车司机们就在出车之余担负起了车辆检修的工作;
车间和车队都只有一个班组,项目临近工程节点要求连续24小时、甚至48小时施工时,队员们就互相换班一起撑过去……
随着和田厂运行逐渐步入正轨,和田团队从10人增加至30人(含一名自愿报名前往的女员工),从单月产量3千方到单月平均产量超1万方, 4台泵、10辆车、30余名员工在艰苦环境下不断刷新建站以来月产新高记录,创下了单站单月生产1.4方混凝土的佳绩。截至目前,这支队伍累计为和田“脱老”“脱幼”“脱贫”等多项民生工程供应混凝土近10.2万方。
“奋斗不止、超越自我。”戈壁虽荒凉,但他们心里有土壤肥沃的绿洲,有清澈的山泉,有挺立的胡杨。每个人都是平凡人,坚守中定有为人子、人夫或人父的责任在肩,累了乏了歇歇脚,但从未忘记扎根在那里奋斗不止的使命,生产任务一下达,他们依旧即刻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