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区域: | 江苏 | 加入时间: | 2014.06.10 |
项目性质: | 进展阶段: | ||
投资金额: | 资金来源: | ||
业主/建设单位: | / |
兴化市铜制品产业园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1规划名称和规划概况
(1)项目名称
兴化市铜制品产业园规划
(2)规划建设单位:
兴化市荻垛镇人民政府
(3)规划概况
①地理位置:兴化市铜制品产业园位于江苏省兴化市荻垛镇北侧,地处宁靖盐高速公路、宁盐省级公路、高兴东省道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
②用地规模:园区规划面积1500亩,一期工程已经建成“三横三纵”500亩的主框架,“一横两纵”北延工程将园区规模扩展至800亩。
③产业定位:园区的产业主要有铜、铝有色金属加工制造、精密铸造和不锈钢制品、机械加工、纺织服装和化妆品等其它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
铜、铝有色金属加工制造
铜材产业是荻垛镇倾力打造的新兴主导性特色产业。依靠兴化市铜制品产业园的产业优势,围绕产业链构建,产业特色打造,大力发展铜制品、铜铝合金及相关金属类项目,园内已集中了铜材等金属制品企业20多家,年产值20亿元。其中五环有色金属、春达有色金属、兴成铜业、雨峰铜材等多家铜制品企业,形成了工业铜管、铜杆铜排、铜板铜套、电子锌白铜等系列产品,产品类型丰富,市场情景广阔。作为有色金属产业前沿链条的150亩的铜材市场正在建设中,一期工程即将完工,建成后将成为辐射苏中地区的区域性废旧有色金属交易市场。
荻垛镇正努力提升铜材制品的生产能力和产品档次,努力打造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走品牌发展之路,引导名牌企业集聚,打造特色产业,建设品牌园区。
精密铸造和不锈钢制品
铜制品产业园内现有兴东铸钢、东方铸钢、华航精密铸造、华诚铸钢、润伟机械等为龙头的铸造类企业多家,依托兴化充足的不锈钢资源优势,园区精密铸造及不锈钢主要产品为电力、水泥、化工、煤矿配套的耐热、耐磨、耐腐蚀用不锈钢、合金铸造以及日用不锈钢制品,成为国内外各大建材生产耐热钢配件重要生产基地。近年发展迅猛,年产耐热钢铸件近万吨,成为当地的又一主导产业。
依托本地充足的不锈钢资源,按照省发改委打造“千亿级”不锈钢产业群的规划,园区将明确大力发展精密铸造和不锈钢产业,政策层面扶持,科技服务引导,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拓新型的精密铸造和不锈钢制品。
机械加工
园区机械加工设备不断更新,现有纺织机械、船舶机械、食品机械等企业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品档次,同时加快引进发展其它门类的机械制造(不含喷涂、电镀)产品,促进机械产业做大做强。
纺织服装和化妆品等其它劳动密集型产业
兴化市总人口达156万,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培养技术工人,取得明显成较,通过培训合格的初级技术工人总数达近6万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纺织服装、化妆品制造、水电管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
其它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其它各类高新技术企业的招引。
2规划单位和联系方式:
兴化市荻垛镇人民政府
地址:兴化市荻垛镇
联系人:朱镇长
联系电话:13801423011
3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联系方式:
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盐城市迎宾大道9号,邮编:224051
联系人:赵工 联系电话:18912507612
Email:2656983833@qq.com
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1)园区规划
(2)规划区域环境概况
(3)区域环境现状评价
(4)区域污染源预测及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5)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6)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7)公众参与
(8)园区规划方案合理性综合分析
(9)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0)环境管理、监测与跟踪评价
5征求公众建议和意见的主要事项和方式
(1)征求公众意见内容
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公众对于兴化市铜制品产业园规划对环境质量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方面及程度的看法;对园区规划是否认可;在该规划实施过程中重点关心的环境问题;对该规划环保方面有何建议和要求;对管理部门审批该规划有何建议和要求;从环保角度出发,对该规划持何种态度,并简要说明原因。
(2)公示地点、方式
本次公示主要采取网上公示,网上公示通过兴化市环保局官方网站及荻垛镇人民政府网站进行。
(3)公示时间
2014年6月9日-2014年6月23日。
6公众意见反馈方式
在本信息公示后,公众可通过网站提交、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传真、信函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关于兴化市铜制品产业园规划及环评工作的意见看法。
在环评篇章编制过程中和报送审批前,建设单位还将举行第二次公众参与,采取举行听证会等方式进一步征求公众意见。在此期间公众仍可以通过网站提交、向指定地址发送电子邮件、电话、传真、写信或者面谈等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
兴化市荻垛镇人民政府
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六月九日